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河南经济报/2024 年/11 月/12 日/第 011 版理论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X委组织部助理研究员 杨倩茹
一、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ZZ教育的意义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时提到,要“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这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教学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对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提升教学实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我国个性化教育发展目标实现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提升了教育效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消除了思政“ 教与学” 对教师、书本以及物理空间的依赖,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接触新知识的机会,从而拓展了思政教学的空间,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对于教师而言,人工智能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教师在对象分析、内容供给、场景塑造、效果评价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思政课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大动能。
二是整合了教育资源。 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线上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和资源的提供方式,实现了思政教育线上教学和学习资源库共建共享。基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以人工智能多模态分析为思政教学精准画像赋能,以此完成教学内容的分众化、 差异化分发推送, 既满足了学生自主化、 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又实现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 “ 精准滴灌”,从而实现智能化教学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