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呼伦贝尔日报/2025 年/5 月/1 日/第 003 版呼伦贝尔大草原· 思想草原
新巴尔虎左旗:北疆文化织锦绣
民族团结谱华章
中共新巴尔虎左旗委宣传部
北疆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巴尔虎左旗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讲好北疆故事,展现良好形象,积极为推动北疆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新巴尔虎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 33 个牧业旗县、20 个边境旗县之一,居住着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等 14 个民族,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自 1734 年巴尔虎蒙古部屯牧戍边定居在此,草原文化、民俗文化、戍边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书写着浩瀚文脉,彰显着包容气象。【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
生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新巴尔虎左旗地处大兴安岭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域,草原、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是一座天然的生态宝库。2774.26 万亩天然草原,占呼伦贝尔市草原总面积的 18.58%,作为巴尔虎蒙古族的传统游牧家园,每一寸草地都承载着草原文化的传承。在生态保护与文化延续的坚守中,新巴尔虎左旗过去五年完成 61.66 万亩草原生态建设,草原植被覆盖率达 80.6%,滋养着 370 余种牧草,成为 40 余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家园。16 条河道与 198 个湖泊纵横交错,呼伦湖这个内蒙古第一大湖,静卧西侧;干涸 15 年的新开湖在 2021 年重焕生机,
100 平方公里的湖面波光粼粼,蓄水量达 2.2 亿立方米。在这里,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共生共荣,每一片草叶、每一道水波,都讲述着生态与文化交织的动人故事,绘就新巴尔虎左旗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新巴尔虎左旗目前有 102 处不可移动文物,丰富的文物资源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古动植物化石。这里有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立体化战争的遗址,设立的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内收藏战争遗物 3000 余件,以时间轴为叙述主线,将原始图片、纪实影片、实物、文字资料相结合,辅以声、电等表现形式,全面、客观地向世人还原了诺门罕战役。特别是,在嵯岗镇伊和乌拉山岩石上发现的赭石彩绘岩画,是呼伦贝尔草原地带首次发现距今约2500 至3000年的赭石岩画,填补了呼伦贝尔草原地带尚未发现岩画的空白。
文化遗产绚丽多彩。2006 年以来,新巴尔虎左旗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重点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传统美术等九大类别进行调查、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建立起了国家、自治区、市、旗县四级名录体系及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保护工作。目前,新巴尔虎左旗列入国家级项目 1 项、自治区级项目 12 项、市级项目 20 项、旗级项目 3 项,共 36 个项目;国家级传承人 1 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11 人、市级传承人 35 人、旗级传承人 58 人,共 105 位传承人。巴尔虎蒙古族服饰、巴尔虎民间舞“ 哲仁嘿”、蒙古马耐力赛等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巴尔虎左旗先后荣获“ 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 中国蒙古族长调保护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自由式摔跤之乡” 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