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民族报/2025 年/5 月/30 日/第 A01 版
“ 一步跨千年” 的蝶变传奇
——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综述
本报记者 杨文静 缪富霞
在云贵高原的褶皱深处,乌蒙山腹地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曾因一道横亘千年
的“ 贫困之坎” 闻名。这里曾是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缩影,也是贵州 20 个极贫乡镇之一。
如今,走进石门乡,这里早已变了样。快速通道直达门口、风情小寨炊烟袅袅、特色产业蓬勃生长、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在各级X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石门乡用十年时间书写了“ 一步跨千年” 的蝶变传奇,与全国一道,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今年是“ 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当朝阳再次从乌蒙山升起,新时代石门人正以“ 跨过石门坎,勇攀更高峰” 的豪情,奋力谱写新的“ 石门故事”。
大道通达 “ 石门” 大开【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 914】
“ 从昭通运蔬菜到石门,运费降低了一大半,收入增加了两倍。” 面包车司机吴超的账本里,藏着石门突围的密码——交通。
石门乡,当地群众习惯称为石门坎,这个“ 坎” 字里包含太多艰苦过往与心酸岁月。“ 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 这句曾经流传于当地的顺口溜,形象地诉说着以前的石门。这个“ 坎”,是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也是基础设施的极度缺乏。
截至 2014 年末,石门乡只有乡政府所在地连接中水镇的一条柏油路,且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从乡政府到各村办公地点全是泥巴路,交通长期处于晴通雨阻状态。
“ 以前去县城卖土豆,凌晨四点打火把走山路,背篓把衣服磨穿了都没走到。” 忆起往昔,村民张晓兰满是感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14 年底,石门乡人均纯收入仅 5177 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 3626 元,贫穷的枷锁沉重地压在当地群众肩上。
随着浩浩荡荡的脱贫攻坚战打响, 石门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率先拉开序幕的是 “ 交通大会战”,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间的沉寂,通村路、通组路以每天两公里的速度向深山延伸。
2019 年 6 月 30 日,中石公路(即中水至黑土河至石门高等级公路)正式通车。至此,石门这个贵州较边远的乡镇,终于跨越了通往外界的一道“ 坎”。
随着中石公路通车,让石门到县城的车程从 4 小时压缩至 70 分钟,这不仅是石门与外界连接的快速通道,也是石门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 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