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池州日报/2024 年/12 月/9 日/第 004 版池州文旅
璀璨文化耀池州
——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非遗传承与保护风生水起, 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近年来,池州大地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处处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千百年来,智慧的池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宝藏。
在青阳县陵阳镇所村村的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一座具有浓郁徽派风格的古建筑——太平山房。它始建于明朝,曾是江南宗祠,后在清乾隆年间改为学馆兴办义学,成就无数学子读书报国梦想。 在革命年代, 这所积淀厚重的学馆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记忆。 1934年 12 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时,曾在所村村驻扎过,指挥部就设在太平山房。
“ 太平山房是加强X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我们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努力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 ” 青阳县博物馆馆员郝俊介绍,近年来,青阳县及陵阳镇相继出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传统村落规划,坚持“ 修缮+活化” 思路整体推进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积极盘活村内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如今的太平山房,已经成为青阳县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安徽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每年吸引近 3 万人次前来参观打卡。
文物无声, 承载的是文明的绵延, 道出的是文化的厚重。 据统计, 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 (含市级)不可移动文保单位 138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12 处,省保单位 47 处,市保单位 79处;国家一级文物 21 件(套) ,二级文物 44 件(套) ,三级文物 986 件(套) 。其中包括以华龙洞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青阳县李氏宗祠为代表的传统古村落文化,以打鼓岭为代表的古道文化,以清溪塔为代表的名城文化,以西周青铜大铙为代表的青铜文化,以秦半两钱范为代表的钱币文化等,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做好文物工作。今年,我市争取中央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129 万元,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 600 万元,用于文保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清溪塔、化城寺、严氏宗祠等国、省保“ 三防” 及修缮项目,申报资金达 2100 万元。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利用“ 5.18” 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市、县各级文博单位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发放《文物保护法》 《池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等小册子 10000 余份,使文物保护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守正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活力显现
走进池州学院贵池区文化基因解码赋能工程合作成果展示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