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青海日报/2024 年/11 月/6 日/第 007 版专版
健康青海 健康体重
青海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超重/肥胖人数不断增加。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为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有关部门启动实施“ 体重管理年” 活动。健康青海行动倡导公众树牢“ 吃动平衡”“ 三减三健”“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等健康理念,积极学习健康知识,掌握主动健康技能,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一、如何判定自己超重或者肥胖?
二、肥胖的危害
(一)肥胖可致血脂异常,危害心脏。
第 1 页 共 5 页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与 21 种重要疾病有关,包括心脏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在肥胖(脂肪增加)人群中,肥胖性血脂异常也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常表现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载脂蛋白 B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浓度升高、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增加。随着脂肪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会有所升高。
管理肥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水平升高,是降低心血管风险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避免肥胖(脂肪增加)可能会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从血脂的角度来看,限制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对心血管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肥胖人群应做好体重管理。在肥胖人群中,体重减轻≥5%可能会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体重减轻更多会进一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体重进一步减轻>10%~15%,也有可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在肥胖人群中,体重减轻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轻中度降低。
(二)年轻时肥胖与 18 种癌症风险相关。
研究表明,成年早期(18~40 岁)超重和肥胖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大、发病年龄更小与多达 18 种癌症的风险呈正相关,包括子宫癌、肾癌、胆囊和胆道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甲状腺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癌症、不吸烟者的头颈癌、膀胱癌、卵巢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胃癌。其中,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吸烟者的头颈癌、膀胱癌,这几种癌症是首次被发现与肥胖相关。
年轻时肥胖还与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相关
在中国各年龄段成年人中,年轻人体重增加的风险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年轻人最容易变胖,
肥胖带来的心梗和心衰风险更高。
男女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空腹血糖、血压和尿酸均随体重指数增
加而增加。但 20~39 岁的肥胖危害最大。20~39 岁的肥胖男士发生糖尿病风险增加 2.7 倍,发生
高血压风险增加 5 倍。这个年龄段肥胖女士更加危险:糖尿病风险增加 5.4 倍,高血压风险增加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