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学习时报/2025 年/5 月/26 日/第 001 版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重庆市委书记 袁家军
2024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 5 年再次亲临重庆考察, 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两大定位”,要求重庆在发挥“ 三个作用” 上展现更大作为,标定了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中的历史方位和奋斗坐标。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激发的巨大热情转化为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行动,转化为谋深做实“ 两大定位”、发挥“ 三个作用” 的使命担当,紧扣“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总纲领总遵循,系统谋划推进“ 六区一高地” 建设,以实干实绩实效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坚持国家所需、重庆所能、未来所向,着力放大国家战略、产业基础、创新潜力等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加快提升服务全国的能力和贡献度。【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 o180914】
久久为功做大做强“ 33618” 现代制造业集群。坚持壮大工业主引擎,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积极抢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新赛道,突出以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 四侧” 协同、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 四链” 融合,发挥龙头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构建“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新模式,超级工厂智慧车间赋能产业提质增效,老工业基地在数字时代迎来蝶变新生。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 95万辆,增长 90.5%,长安、赛力斯等“ 重庆制造”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擦亮提升。
坚持全市域创新厚植新动能。注重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战略路径,立足重庆科教资源优势,以央地协同为重要支撑,以打造政产学研用创新综合体为核心抓手,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双倍增” 为关键基础,完善以生命健康、数智科技、新材料、绿色低碳
4 大科创高地为牵引,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 16 个重点领域的“ 416” 科技创新布局,积极构建金凤、嘉陵江等重庆实验室体系,努力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 6 年保持西部第一,居全国第七。
全力唱好新时代西部“ 双城记”。对标落实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
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新部署新要求,坚定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
更加注重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川渝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平台对接、利益共享,更大力度纵
深推进成渝相互赋能相向发力,2024 年川渝两省市 GDP 全国占比提高至 7.18%,今年有望突破
10 万亿元,向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 第四极” 迈进态势积极呈现。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奋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要在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我们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江达海的枢纽作用和全国首个“ 五型”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优势,积极打造综合物流、新型能源算力等“ 九大关键枢纽”,支撑带动西部地区扩大向西向南开放,更好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高水平布局推进“ 一园两体系” 建设。坚持软硬件一起抓,放大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作用,集中资源加快建设枢纽港产业园“ 一园”,提速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和综合服务“ 两体系”,做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平台功能,积极推进中老泰“ 三国三园” 跨境合作。2024 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全国第一,“ 重庆——舟山” 万吨级轮船江海直达航线顺利开通,西部陆海新
第 1 页 共 4 页
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增长超 80%,重庆服务通道建设、通道服务国家开放能力实现“ 双跃升”。
积极探索内陆制度型开放。紧扣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创新铁海联运标准规则和渝沪、渝桂货物运输监管服务新模式,积极构建陆上国际运输、通关、金融、结算等贸易新规则,提速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推广跨境贸易“ 一单制”,率先实施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获批建设全国首个“ 一带一路”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为中西部首个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试点省市,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中西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