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5 年/1 月/4 日/第 001 版
做好“ 四篇文章”,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访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
本报记者 周建平 董鑫
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当前,年轻的泰州正以更昂扬的激情、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近日,“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列· 设区市市委书记访谈” 采访团走进泰州。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改革开放“ 关键一招”
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力做好“ 产、水、文、人” 四篇文章,用实干实绩为全省“ 勇挑大梁” 多作贡献。
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 中部支点”
记者:泰州提出着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新的发展时期,泰州应如何突破“ 居中思维”,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姜冬冬:泰州是江苏的地理中心,经济总量在全省 13 个设区市中位居第 9,客观上讲,确实处于地理居中、发展居中的状态。但这种客观状态不能演变成抓工作的精神状态,更不能有“ 甘居中游” 的思维定势。突破“ 居中思维”,关键点还是在“ 思维” 二字,首先要从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开始。我们将锚定“ 十五五” 末 GDP 超万亿目标,不断提高泰州经济在全省的占比和贡献,不断提升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中的位次,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
泰州将扎实推进产业强市建设,聚焦产业结构偏传统、产品结构偏中间等问题,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让传统产业“ 发新芽”。泰州的传统产业贡献了规上工业65%的产值、53%的利润和大量就业机会,是产业发展的“ 基本盘”。我们将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提升科技含量促进高端化,依靠数字赋能促进智能化,利用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化,让传统产业保持优势、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让新兴产业“ 长成林”。泰州拥有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 2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 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8 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将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着力提升产业的主导力、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掌控力、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力。我们将坚持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引领泰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抓手,锚定省委、省政府“ 四个定位” 的希望要求,持之以恒蓄积优势、补齐弱势、谋取胜势,奋力将其打造为泰州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地标性产业。让未来产业“ 快生根”。抢抓全省首批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机遇,紧扣“ 优势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 两大方向,下好先手棋、开辟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