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干部调整中赢得提拔先机的关键环节:分析研判和动议
在干部调整中,许多人往往在调研和考察投票的时候才知道将被提拔重用的人选,也有些人认为谈话和测评才是关键环节,其实这是在高估了“吃瓜群众”作用情况下误判,许多人也因此在“后知后觉”中白白耽误了争取提拔的先机。
虽然在许多眼中,干部调整是一个复杂的事项,然而如果干部自身没有“三龄两历一身份”和违法违纪违规方面的重要问题,这些程序性的工作其实都是相对无关紧要的一个流程罢了。
在实际情况中,干部提拔的关键环节甚至可以说决定成败的环节,实际上是在源头的分析研判和动议。
动议,是指X委、X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或者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并形成工作方案的过程。动议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走向和结果。参照《X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程序和步骤—— 首先,提出启动意见,启动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来把握。一般情况下,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X委X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可以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是领导班子换届、机构改革、机构变动或者上级X委X组有明确要求的;二是领导职位出现空缺的;三是领导班子结构需要优化或领导干部按规定需要交流、轮岗、回避任职的;四是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存在突出问题需要调整的,或者领导干部经考核认定为不胜任现职或受X纪政纪处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五是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选派或配备干部的,如干部对口支援或选派干部支持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的。
其次,提出初步建议。组织人事部门汇总研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结合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就选拔任用的职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和人选意向等提出初步建议。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有关情况的掌握了解,是提出初步建议的前提。
最后,形成工作方案。初步建议向X委X组主要领导成员报告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形成工作方案。酝酿可以采取会议形式,也可以由X委X组主要领导成员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与有关领导进行个别沟通。不过最后选拔任用的人选还应当根据推荐和考察等情况确定。
动议,听上去好像是单位的领导班子们关上门来坐在一起商量讨论,也可能会开会讨论人选,然而,事实上,在一些分管领导介绍候选人情况的时候,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往往早就心里有数,甚至早就跟有关领导和部门做好了沟通了解,敲定了提拔人选。可以说,开会研究讨论,更多的是贯彻民主集中制,而“一把手”的权力地位在干部任用上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强大作用,特别是当“一把手”对拟提拔干部的情况安排办公室主任等人员进行通报和研究的时候,下面的班子成员只要不是蠢萌,或是和领导针锋相对,基本上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都会统一思想,一致通过。在这个过程中,班子成员的权力地位更多体现在作为“知情者”和“投票人”,而不是“拍板者”。即便有一两个保留意见或者反对意见,只要声音不是太大,一般来说都会顺利通过。动议到此为止也就就这样结束了,而在这个时候,一个干部能不能被提拔,此刻其前途就已经尘埃落定。
要想在动议上争得先机,除了赢到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推荐意见,往往还需要在组织人事部门中赢得印象分。这就与政策文件中规定的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做好情况了解要求相互印证。别说一省一市,就是一个县域内,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也不可能对某个干部做到了解,更别谈熟悉,那么他们是如何认可你的个人情况,并尊重单位的意见建议同意进行后续的程序呢?
一方面,是来自更上级领导的授意,比如市直机关的领导、当地的县委书记等,他们在这个环节中实际上对拟提拔人承担着一个声誉“担保人”的角色,比如有人将某个干部的简历介绍到县委书记那里,县委书记有想法后把组织部长叫过来沟通相关的岗位人事安排,组织部长根据一把手的思路去做方案,贯彻落实组织意图。这个环节,考验的就是家庭资源背景和人脉关系。
另一方面,是来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大力举荐。在动议环节,一般情况下,组织部门会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个别沟通,除了对这个意向性人选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还会了解提拔这名干部对整个单位大局和人事调整工作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这名干部能不能推举出来,对于干部队伍结构有什么促进作用,下一步怎么推动工作等等,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从单位主要领导口中完成一个情况了解,确定一个推动调整的理由。如果背后没有调动上级资源的能力,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这里下足功夫,也是一个争取进步的途径,不过效果当然没有自上而下更加稳妥和良好。
再一方面,是来自组织部门的档案审核。要确定一个干部具不具备提拔资格,先行审核档案是必须的环节,比如开头说的“三龄两历一身份”等。如果档案没事,且没有一些影响恶劣且查实的信访举报等,这就满足了基本的提拔条件。有关政策规定也要求,对动议的人选严格把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前核查有关事项。
可以说,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如果过不了动议这一关,后面的程序基本上就跟你无缘了,即使动议中确定提拔的干部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得偿所愿,比如有人屁股下确实不干净被人实名举报没提拔成功,大概率也轮不到你。更何况要完成一个干部调整,程序严格,内容严谨,基本上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之后的谈话推荐、测评投票等等,就都是按部就班履行程序的过程,为干部的提拔任职赋予“公平正义”“有法可依”的外衣。
所以,争取提拔这种事,最关键就是要在动议前赢得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关注和认可,自那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其实你自己到底是不是千里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伯乐认可了你,你就是千里马。体制内的提拔是察举征辟制,总体看来是九品中正制,无力,是绝大多数草根干部最后难免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