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用资治通鉴:职场的本质是占位,不要怕抢占位置,不要怕承担责任,不要怕做不好,先站上去再说,一旦你站到了那个位置,你自然就会了
高皇帝六年,公元前201年。
【材料】
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
《资治通鉴·汉纪三》
【译文】
高帝全部除去秦朝烦琐的礼仪,力求礼仪规则简单易行,这时群臣们饮酒争功,喝得酩酊大醉,有的人就胡喊狂呼,拔剑乱砍殿柱,高帝渐渐对这种现象产生了反感。叔孙通于是劝高帝说:“那班儒生,很难和他们一道攻打天下,但可以与他们一起保守成业坐天下。我愿意去征召鲁地的众儒生,来同我的弟子一块儿制定臣子朝见君主的礼仪规则。”高帝说:“该不会挺烦难的吧?”叔孙通道:“五帝的乐制不一样,三王的礼制不相同。礼制,是根据时代、人情的变化对人们的言行所确定的节制规范。我想稍微采用一些古代礼制,与秦朝的仪法搀糅到一起制定出来。”高帝说:“可以试着做做,但要使这礼仪容易被人们了解,估计我所能做得到的,据此去制定它。”
职场的本质就是占位。构成职场和组织的元素,与其说是一个个的人,不如说是一个个的位置。
你想要在职场上混出来,就要学会不断地去占位,懂得识时务,看形势,找机会,在恰当的时候去移动和提升自己的位置。
不要怕抢占位置不道德。只要不伤害团队的利益就好,谁干不是干呢?要知道,职场中的关键岗位和上升通道往往是有限的。只有主动去占位,你才能在机会窗口关闭之前,抢占到先机,更快踩到成长的飞轮。
你不能迟疑,不能犹豫,也不要说“我还没准备好”。相信我,很多能力,你在一个低的位置,永远都准备不好,你只有先上车,才能学会怎么开车。
不要怕承担责任。领导其实不在乎你出错,干事情哪有完全不出错的,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大多数时候,在你这个级别,即便你捅出来了篓子,也总有人能收拾。你把该做的尽力去做好就行了,凡事多商量,多请示,多汇报,把好关。
更何况,承担责任也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方式。责任倒逼成长。
为什么?因为只有承担责任,承担主要责任,你才无处可躲,你才会拼尽全力,你才会去主动去调整你的行为,去深入思考这件事你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去完成它。
这个过程是很锻炼人的,也能让你学会很多新的东西,加速能力提升,比起你的按部就班和没有压力,它往往能让你的能力提升一到多个档次。
不要怕自己做不好。马斯克有句话,“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当你经历越多,你越认同。你会明白,很多组织,单位,很多工作方式,都不是完美的。
有些事情,你不到那个位置不知道,以为很高大上,自己胜任不了,怀疑自己会不会搞砸。但当你真的站到那个位置,你自然知道如何去做,组织也会帮助你释放你的潜力,给你资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以说,不要有顾虑,勇敢地去占位。
如果你不去主动占位,只是被动的等待,你分到的资源,慢慢地只能靠运气。没有压力和责任,也让你松懈,这是人之常情。久而久之,你成长的速度可能就会慢慢的落后于同龄人,从而形成负向循环,越落后越分不到优质资源...
你要知道,埋头苦干在某些阶段固然也很重要,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已经在一个位置埋头苦干很久了,处境却并无改善,你就迫切需要抬头看看了,是不是自己压根就在一个不利的位置上。
祥子买不起车,是他不够努力吗?譬如金子在那座山,你在这座山下,用再好的挖掘机挖也没有用。你只有先爬到山上去,才有更宽广的视野,才能看见那座真正的金山。
我们再回到《资治通鉴》的这段材料,主人公叔孙通就是一个精通占位逻辑的明智打工人。
叔孙通是山东薛地人(今枣庄附近),读书很棒,精通儒学,并且非常识时务,懂时变。在秦朝时因学问优秀,被拜为博士,在秦二世手下做事。
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胡亥找来博士们,问关东这伙人(陈胜)已经攻入陈了,你们怎么看?有的人说这些反贼十恶不赦,陛下赶紧发兵攻打他们吧。二世听到反贼这两个字,立马就不高兴了--本来就已经够头疼了嘛。
叔孙通见状,感到不对劲。问到他的时候,他赶紧打了个马虎眼,把二世夸了一通,说当今明主在世,天下祥和,哪有反贼,就是一伙鸡鸣狗盗之徒罢了,郡县的军队处理下就行了,不值一提。
听到这话,二世很高兴,那些说反贼的儒生们受到惩罚和贬斥,唯独叔孙通一个人受到了二世的赏赐。但他也很后怕,所以干脆从秦国跑掉了。后来辗转在项梁、怀王、项羽和刘邦手下做事。
刘邦鼎定天下后,即皇帝位。但当时朝廷还草创不久,没有什么正规的礼仪,臣子们也都是刀山血海一起趟过来的兄弟,平常不太讲究规矩,酒宴上大呼小叫,吆五喝六的不少,喝醉了拿起剑就在那里发酒疯的也有。刘邦逐渐感到很苦恼。
这时候,博士叔孙通就敏锐觉察到这一情况,主动向刘邦提出,愿意拉一批鲁国的儒生,一起制定一下汉朝的朝廷礼仪。刘邦想了想,也行,能解决问题就行,但要求就是不要搞得太复杂。
于是叔孙通立即行动,去鲁国召集儒生三十多人,到长安制定礼仪。
有两个儒生不愿去,说叔孙通“你自己跳槽频繁,都是靠阿谀奉承升上去的。现在天下初定,就要搞礼乐,还早吧,这个得是王朝积德上百年才要考虑的事情”。叔孙通笑了笑,没有和他们多废话,冷冷地说了一句,“真是些腐儒,根本不懂时势的变化”,然后带着其余的儒生走了。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去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一个多月后,礼仪制定完成。在长乐宫落成典礼上,完美地展示了一番。看到百官们动静有矩,仪态肃然,刘邦很高兴,感慨礼仪真是个好东西,并重重赏赐了叔孙通。
于是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识时务,不死板,也敢于抓住机会,去占位。王朝建立初期,百废待兴,正是发挥才能的时候,你不上,这个礼仪也迟早要有人去制定,那为什么自己不去占位呢。
两年之后,刘邦晋升叔孙通为太子太傅。如果没有主动地去占位,只是做好本分,叔孙通可能并不会引起最高统治者的多少关注,更没法这么顺利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么快地做到太子太傅的位置。
还是那句话,你想要在职场上混出来,就要学会不断地去占位,懂得识时务,看形势,找机会,在恰当的时候去移动和提升自己的位置。
当然,占位不等于盲目冒进,不能完全不懂,跨老大个专业领域也去占位,最好占的位置跟自己的能力匹配度也有个60-70%,足够支撑初期过渡和交付质量。
要知道,叔孙通自己本身就精通儒学,自己还带了一帮儒学弟子,所以他对自己制定礼仪这件事还是很有把握的。
因此,当代职场中,占位其实本质是资源竞争与能力发展的动态平衡过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主动占位,加上自身能力建设,往往比被动等待机会提升得更快,也更符合个人进步,组织进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