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市财政局2025年度清廉机关建设工作总结
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纪委监委的有力指导下,市财政局X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X主体责任,将清廉机关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来抓,紧密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高度的ZZ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严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改革精神与严的标准相结合,以更高站位谋划、更严标准推进、更实举措落实,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X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着力打造“ZZ清明、廉洁高效、担当务实、作风优良”的清廉财政机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财政纪律作风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突出制度固廉,把源头治廉抓在根基、严在关键、落在闭环。坚持机制创新与系统治理双轮驱动,着力构建覆盖全面、约束有力、执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廉洁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廉政风险。一是以刚性约束筑牢源头防线。健全制度体系。系统梳理、修订和完善财政核心管理制度。重点修订了《市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国库集中支付操作规程》《市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办法》《市财政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等核心制度40余项,覆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拨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干部人事等财政权力运行全链条、各环节,确保权力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内控机制。将廉洁风险防控要求深度嵌入财政业务流程。编制并动态更新《市财政局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手册》《财政业务全生命周期廉洁管理指引》,明确各岗位风险点、防控措施和责任主体。全面推行关键岗位人员廉洁承诺书制度,在重大资金拨付、重要项目评审、关键人事调整等节点实施廉洁交底,常态化发放廉政提醒书、风险提示函,将“红规铁纪”内化为财政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切实夯实源头防腐的“堤坝”。深化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的法治性和约束力。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完善零基预算、项目库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机制,硬化预算约束,减少自由裁量空间,从源头上遏制“跑冒滴漏”和权力寻租。二是以审计监督提升管理质效。强化监督力量。配齐配强财政监督力量,优化监督职能。在局内设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科职能,增配具有审计、会计等专业背景的业务骨干,提升财政监督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探索建立财政监督专员制度,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穿透式监督。聚焦重点领域监督。围绕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核心目标,精准实施财政监督检查。年内重点开展了直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及合规性审计调查、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重点民生项目资金绩效审计等15项专项监督检查,覆盖市本级及部分县区财政、重点预算单位。强化结果运用与整改闭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督成果转化。通过监督检查,推动被检查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12项,优化完善资金拨付、项目审批、资产处置等业务流程28项,督促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和资金拨付效率,涉及资金规模超10亿元。对发现的违规违纪线索,严格按规定程序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审计监督揭示的问题条条整改、件件落实,切实发挥财政监督“治已病、防未病”的建设性作用。三是以协同监督压实责任链条。深化“纪财”联动。建立健全局机关纪委与财政监督、预算、国库、采购等业务科室的常态化协同监督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互通、问题同查、线索共享、整改同督。年内通过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完成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审计发现问题、日常监督发现问题等整改落实共计65项。创新监督方式。在重大财政政策落实、重点专项资金检查、重要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中,探索实施“进点明廉、驻点督廉、撤点验廉”的嵌入式、全过程廉洁管理模式。在重点检查组设立廉政监督员,赋予其现场监督权和建议权。畅通监督渠道。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访举报平台。优化升级“清廉财政”线上举报专栏,推广使用“清廉码”,方便干部群众“码上监督”。健全举报线索快速响应、核查处理和移送机制。严格执行财政检查人员审前廉洁承诺、审中纪律报告、审后廉洁回访评估等制度,构建起权责清晰、流程规范、可追溯、可问责的廉洁闭环管理体系。
(二)突出数智助廉,把智慧监督精在数据、严在预警、明在流程。将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财ZZ理能力现代化和深化清廉机关建设的关键引擎,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财政监督模式由传统“人盯人防”向现代“数据驱动、智能防控”转型升级。一是全域数控,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