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市教体局2025年秋季学期中小学生心理评估及干预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2025年秋季学期中小学生心理评估及干预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个阶段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新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推进会,也是一次思想统一会、责任压实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教体局,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线的全体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根基,是教育质量的内在灵魂,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业务工作,更是我们必须扛起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套具有*特色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正在形成。我们成功构建并试点了“*市中小学生双平台·六步骤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这套体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机制。这个体系的核心,在于其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数据监测、发出预警、调研访谈、制定方案、分类干预、实时更新”这六个环环相扣的步骤,实现了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科学化、流程化管理。其中,“数据监测”环节依托专业测评平台,定期筛查,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决策的第一手资料;“发出预警”则根据常模体系对结果进行分析,实现了风险的早期识别;后续的“调研访谈”“制定方案”等步骤,则确保了干预的精准性和个性化。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服务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建成了16个市、县级心理辅导中心,这些中心如同一个个温暖的港湾,每年常态化地为成千上万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成为守护学生心灵的重要阵地。我们更加欣喜地看到,我们的专业队伍日益壮大。通过持续地培养和培训,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超过600人的骨干心理教师队伍。这些老师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是落实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是我市心育工作最宝贵的财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挑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当前,我们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专业师资配备仍然不足。虽然我们有600多名骨干教师,但面对全市庞大的学生基数,师生比仍然偏低,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的缺口更大,这直接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心理课程效果有待提升。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未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课程的育人效果未能充分彰显。三是心育活动开展不够系统。活动往往是零散的、应景式的,缺乏长远的、体系化的规划,未能形成一种持续滋养学生心灵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是心理测评结果运用不力。这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突破的瓶颈。很多学校“重测评、轻应用”,测评数据仅仅停留在报告上,没有真正转化为指导教育教学、改进德育工作、服务学生成长的有效工具,测评的“指挥棒”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这些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我们主观认识和工作方法上的不足。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正视这些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加以解决,推动我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