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在农村电商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农村电商发展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我县农村电商发展的路径和举措,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我县农村电商迈上新台阶。农村电商作为连接农村与城市、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农村电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接下来,我将围绕如何加快我县农村电商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筑牢基建根基,夯实电商发展底盘
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撑,就像盖房子需要坚实的地基一样,只有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电商才能稳步前行、茁壮成长。我们要从网络、仓储、冷链、交通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农村电商发展的硬件条件。
(一)完善网络覆盖,打通信息高速通道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就如同农村电商的“生命线”,没有畅通的网络,电商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我们要下大力气完善网络覆盖,让信息高速通道延伸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一是扩大光纤覆盖范围,消除偏远地区盲区。我县部分偏远乡村至今还存在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电商的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组织施工队伍,对这些地区进行光纤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光纤全覆盖,让偏远地区的农户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网络服务。二是提升网络传输速度,满足电商运营需求。随着电商业务的不断拓展,对网络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将农村地区的网络带宽普遍提升,保证电商平台运营、视频直播、在线交易等业务的顺畅开展。三是优化无线网络质量,方便移动电商开展。移动电商是当前电商发展的重要趋势,很多农户和企业都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展电商业务。我们要加强农村地区无线网络基站建设,优化信号覆盖,消除信号死角,让移动电商在农村地区无障碍开展。
(二)建设仓储基地,搭建产品存储平台
仓储基地是农产品的“中转站”和“保险柜”,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物流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仓储基地。一是规划建设区域仓储中心,集中存放农产品。根据我县各乡镇(街道)的产业布局和地理位置,在县城周边及重点乡镇规划建设2-3个区域仓储中心,集中存放各乡镇的农产品。这样既能实现农产品的集中管理,又能降低分散存储的成本。二是配备专业仓储设备,保障产品存储安全。仓储中心要配备通风、防潮、防虫、防火等专业设备,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如干货、鲜果、蔬菜等,要设置不同的存储区域,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确保农产品在存储期间不变质、不损坏。三是建立仓储管理系统,提高货物周转效率。引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对农产品的入库、出库、库存等信息进行实时管理。通过系统可以准确掌握货物的数量、位置和状态,提高货物的周转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三)构建冷链体系,保障生鲜产品品质
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烂、保质期短的特点,冷链体系是保障其品质的关键。我们要加快构建覆盖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的冷链体系。一是在产地建设预冷设施,减少产品损耗。在生鲜农产品的主产区,如蔬菜种植基地、水果种植园等,建设预冷站,对采摘后的农产品及时进行预冷处理。预冷可以快速降低农产品的温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产品在后续环节的损耗。二是配备冷链运输车辆,确保全程低温环境。与物流企业合作,鼓励其购置一批不同吨位的冷链运输车辆,满足不同规模的运输需求。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车厢内的温度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低温冷链运输。三是建立冷链监控系统,实时掌握产品状态。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冷链运输车辆和仓储设备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建立冷链监控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冷链环节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改善交通条件,畅通城乡运输脉络
交通是农村电商发展的“血管”,只有交通顺畅,农产品才能及时运出去,工业品才能顺利运进来。我们要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一是硬化农村道路,提高通行能力。对农村地区的主要道路进行硬化改造,拓宽路面,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重点解决偏远村庄和农产品产地的道路硬化问题,确保大型运输车辆能够顺利进出。二是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方便货物集散。调整和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增加班次,延长运营时间,让公交线路更好地衔接农村产地和城市市场。同时,在公交线路沿线设置货物集散点,方便农户将农产品集中到集散点,再通过公交车进行运输。三是建设物流集散站点,衔接运输环节。在各乡镇(街道)建设物流集散站点,配备必要的装卸设备和仓储空间。物流集散站点要与县级物流枢纽、村级物流点相衔接,形成完整的运输链条,确保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流转。
二、推进品控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实力
优质的农产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好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和品牌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我们要从生产源头抓起,全过程把控农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一)制定生产标准,规范农产品种植养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础。我们要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覆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一是明确种植养殖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生长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种植养殖流程,包括种子选择、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养殖密度、饲料配方等环节的技术规范。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让农户和企业掌握这些规范并严格执行。二是建立投入品管理机制,严控农药化肥使用。加强对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建立投入品采购、使用登记制度。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和添加剂,引导农户和企业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减少农药化肥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推行溯源管理,记录产品生产全过程。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为每一批次的农产品建立溯源档案,记录从种植养殖到收获、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的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到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二)加强质量检测,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质量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关口,我们要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对农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市场。一是建设县级检测中心,提高检测能力。投入资金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能够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同时,加强检测中心的人员培训,提高检测水平和效率。二是开展常态化抽检,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制定农产品质量抽检计划,对全县范围内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企业进行常态化抽检。抽检范围要覆盖所有主要农产品,抽检频率根据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和上市季节进行调整。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要坚决禁止上市销售,并追溯源头,查明原因,督促整改。三是建立检测结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将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在县政府网站、农业农村局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公示,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质量情况。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
(三)打造区域品牌,增强产品市场辨识度
品牌是农产品的“名片”,一个好的品牌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我们要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一是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深入挖掘我县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特色产业等资源,确定1-2个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作为区域公共品牌的核心产品。例如,我县的XX水果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就可以围绕它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二是设计独特品牌标识,塑造品牌形象。聘请专业的设计团队,为区域公共品牌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包装图案等,突出地方特色和产品特点。同时,制定品牌形象宣传方案,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强品牌管理保护,维护品牌声誉。建立区域公共品牌管理办法,对使用品牌的企业和农户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产品质量符合品牌标准。加强对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的良好声誉。
(四)推进包装创新,提升产品外在吸引力
好的包装不仅能够保护产品,还能提升产品的外在形象,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我们要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进行包装创新。一是设计个性化包装,突出产品特色。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结合其特点和目标消费群体,设计个性化的包装。例如,对于高档水果,可以采用精美的礼盒包装;对于土特产,可以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包装图案。通过包装突出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二是采用环保包装材料,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包装越来越受到青睐。我们要鼓励企业和农户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的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同时,在包装上标注环保标识,向消费者传递绿色发展理念。三是优化包装规格,适应电商物流需求。电商物流对包装的规格和抗压性有一定的要求,我们要根据电商销售的特点,优化农产品的包装规格。对于易碎、易损的产品,要增加缓冲材料,提高包装的抗压性和防震性,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三、培育电商人才,激活电商发展动力
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专业的人才,农村电商就难以发展壮大。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和引进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农村电商人才,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