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在危化品行业安全监管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务必将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X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区各级部门,也围绕危化品安全监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当前,全区危化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尽管前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薄弱环节仍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我们召开本次全区危化品行业安全监管专题会,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剖析当前危化品安全形势,系统谋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统一全区上下思想,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筑牢安全意识防线是首要之责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重视起来,才能在行动上自觉落实安全措施。危化品行业具有高风险、易事故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危化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筑牢安全意识防线。
(一)企业要破除“侥幸心理”,算清“安全成本账”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意识淡薄的最大受害者,也是安全意识提升的直接受益者。一些企业之所以在安全问题上心存侥幸,根本原因是没有算清“安全成本账”。从经济成本来看,一次事故的直接损失可能包括人员伤亡赔偿、设备设施损坏、停产停业损失等,这些损失往往是巨大的,可能会让企业多年的盈利付诸东流。比如,2025年6月,我区某化工企业因员工违规操作引发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万元,企业不仅要承担巨额的赔偿费用,还要面临停产整顿的处罚,业务订单大量流失,企业信誉严重受损。从法律成本来看,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越来越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一旦企业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还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从社会成本来看,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和利益。只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乡镇(街道)要摒弃“麻痹心态”,拧紧“责任螺丝帽”
乡镇(街道)是安全生产监管的基层单位,直接面对广大危化品企业,是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乡镇(街道)对危化品安全监管存在麻痹心态,就会导致监管漏洞和隐患排查不及时,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当前,一些乡镇(街道)对危化品安全监管重视不够,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认为辖区内危化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会发生大的安全事故,从而放松了对企业的监管。有的乡镇(街道)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对危化品企业的安全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危化品安全无小事,任何麻痹大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乡镇(街道)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拧紧“责任螺丝帽”,将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分析辖区内危化品安全形势,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措施。要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实监管力量,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监管工作到位。
(三)部门要杜绝“敷衍态度”,种好“监管责任田”
相关区直部门在危化品安全监管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是保障危化品安全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部门对危化品安全监管存在敷衍态度,工作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没有真正履行好监管职责。比如,在危化品企业审批环节,有的部门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审核,为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发放了相关许可证件,留下了安全隐患。在安全监管过程中,有的部门存在“多头监管、重复检查”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监管效率。各相关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监管意识,杜绝敷衍态度,种好自己的“监管责任田”。要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在审批环节,要严格把关,确保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在监管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加大对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二、责任是安全的灵魂,构建全员责任体系是核心支撑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责任的落实,只有构建起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责任体系,才能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危化品行业安全监管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各自的责任,必须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责任分工,确保责任到人。
(一)企业要夯实主体责任,当好“安全第一责任人”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岗位说明书、责任清单等形式,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细化到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责任体系。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梳理并建立完善涵盖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等全流程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开展分层次、分岗位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警示等方式,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加大安全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等要素,确保企业的生产设备、设施符合最新安全标准要求。此外,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期限,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部门要履行监管责任,做好“安全守护人”
相关区直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履行好危化品安全监管职责。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危化品企业的综合监管,统筹协调各部门的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危化品运输车辆和驾驶员、押运员的管理,依法查处危化品运输中的违法行为,保障危化品运输安全。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对危化品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管,防止危化品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危化品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