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县委书记在全区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践行民政为民初心、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社区治理的决策部署,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区治理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践行民政为民初心,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的家园,是X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和省、市关于社区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X的领导更加坚强,基层X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发挥,X组织引领下的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区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高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治理合力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格局初步形成,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社区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基层X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增强,部分社区X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能力有待提升;社区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发展还不够充分,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智慧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下面,就做好全县社区治理工作,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X建引领聚合力,筑牢社区治理“主心骨”
基层X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核心,是引领社区治理的“主心骨”。我们要始终把加强X的建设贯穿于社区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X组织的ZZ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和机制引领作用,推动社区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一)建强组织堡垒,让X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X的基层组织是X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ZZ功能,加强社区X组织建设,把社区X组织建设成为宣传X的主张、贯彻X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根据社区规模、X员数量、居民构成等情况,合理调整社区X组织设置,在网格、小区、楼院等建立X支部或X小组,实现X的组织和工作在社区全覆盖。要积极探索在新兴领域、新兴业态中建立X组织,加强对社区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X建工作指导,推动X的组织和工作向社区各类组织和群体延伸。二是加强支部建设。深入推进X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X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X员等制度,不断提高X支部建设质量。要选好配强社区X组织班子,特别是社区X组织书记,把ZZ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X员选拔到社区X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对社区X组织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ZZ素质和业务能力,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行家里手。三是发挥X员作用。开展X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引导社区X员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X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组织X员干部与社区居民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鼓励X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组建X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让X员在社区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
(二)锻造过硬队伍,让骨干在治理前沿担当作为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骨干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社区治理的成效。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一支ZZ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甘于奉献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组织选派、社会选拔等方式,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水平,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制定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ZZ理论、法律法规、社区治理、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对取得职业资格的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强化激励保障。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对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时优先考虑。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完善联动机制,让资源在共建共享中集聚整合
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社区X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力。一是加强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建立社区X组织与驻区单位X组织共驻共建机制,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共建目标、任务和责任。驻区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共同开展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工作。社区X组织要为驻区单位提供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共驻共建、互利共赢。二是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X建引领,在物业服务企业中建立X组织,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X组织深度融合。建立社区X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物业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红色物业”示范创建活动,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三是整合各类治理资源。加强社区与公安、司法、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问题联治、工作联动机制。整合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资源、社会资源和居民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多元共治汇众力,画好社区治理“同心圆”
社区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社会、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发力。我们要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自治、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一)政府主导,夯实基层治理“硬支撑”
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区治理的政策文件,明确社区治理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加大对社区治理的资金投入,将社区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规定标准和要求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社区治理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保障。二是厘清职责边界。明确政府部门与社区的职责分工,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严格控制社区承担的行政性事务,让社区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居民群众上。加强对政府部门下沉社区工作的统筹协调,避免多头指挥、重复考核,为社区减轻负担。三是加强监管指导。加强对社区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社区治理工作成效进行科学评估。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指导,帮助解决社区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