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制胜现代战争:从电子战到电磁频谱战
在现代战争中,电磁频谱是战场的“神经线”,是预警侦察、指挥控制、武器制导、电子对抗等信息的共同载体,是链接陆海空天跨域协同作战的纽带和各种武器平台效能发挥的基础,存在于作战全时空,作用于作战全要素,贯穿于作战全过程。没有电磁频谱战的优势,就谈不上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和制信息权,也无法获取现代战争的胜利。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沙俄军队偶然利用无线电台成功干扰了日军炮击校准信息,标志着电子战的诞生。一战期间的电子战,通常做法是用无线电台干扰与测向定位。如德军潜艇经常浮出海面利用无线电台报告战场情况,英军据此测定其位置并实施精准打击。二战末期开始出现雷达干扰与反干扰。1944年诺曼底登陆行动中,盟军在加来海峡对德军监视雷达实施欺骗,模拟出一支巨大的“进攻舰队”。误导德军调集主力进行截击,为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奠定基础。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雷达与光电对抗成为电子战常态,电子战成为战争获胜的重要因素。随着网络中心战进入战场,电子战也覆盖了网络信息空间。
电子战是“军力倍增器”,是实施“不对称战争”的首选。进入21世纪后,原有的电子战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在近现代电子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磁战,已经实现了电子战、电磁频谱管理和情报侦察监视的统一,甚至向整个电磁频谱域(包括电子战、通信、传感器)的斗争拓展。
没有制电磁权,就无法获得电磁战的胜利,也就无法获得现代战争的胜利,所以军事大国纷纷加快发展电磁战能力,构建电磁战基本理论,确认电磁战相关概念。有的国家提出“电磁频谱战”(EMSW)概念,是指基于电磁频谱空间,使用电磁辐射控制电磁作战环境,实施电磁频谱攻防,旨在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