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
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深入理解激活何以可能、如何实现等基本问题,以此把握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主体、前提、过程、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肩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二个结合”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这一重要论述,充分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激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的“同”字,本身即已表明在两者并列关系中也存在主次之别。之所以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不仅在于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只有坚持其立场观点方法,巩固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始终确保正确的方向,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在于它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唯有坚持以此为遵循,方可充分挖掘并有效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使之在充分融合新时代的具体实际中获得新的内涵。
只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才是激活的对象,而不是其全部内容和形式。由此,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构成了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一个基本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孕育于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赋予仁爱理念以博施济众、民胞物与、万物一体等丰富内涵,为ZZ共同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赋予民本理念以立邦为民、民贵君轻、天道民心等深刻意涵,使国家和民族维持革故鼎新的动力;赋予诚信理念以伦常之本、诚意正心、真实无妄等精深意蕴,为社会秩序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赋予正义理念以公平公正、正己正人、先义后利等独特意义,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强大的价值感召力;赋予和合理念以求同存异、万物共生、气化流行等宏大图景,为多元一体的天下格局奠定了宇宙论基础;赋予大同理念以天下为公、均平公正、安乐和谐等价值理想,使社会各阶层都葆有昂扬向上的追求。这些精神内涵深刻融入中国人民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和中华文明最深层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