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从数字足迹看数据资源的挖掘与保护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致力于推进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力图创新性地构建一个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模式,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公众生活的便捷性,也显著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发展的环境,以确保数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繁荣。同时,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不仅加固了数据安全的防线,而且重视并保障了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为数字中国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正共同绘制一个安全、有序且充满活力的数字未来蓝图。
自然人在数字世界中的行为和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产生数字足迹,不仅对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企业、政府和社会具有巨大的价值。数据资源是指在数字生活中,由自然人的行为、交流和交易等活动产生的信息集合。这些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用户的个人信息、交易记录等;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如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图片和视频等。数据资源按照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个人信息数据、行为数据、社交数据、交易数据、位置数据。目前,自然人的数字足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收集分析,例如,在线浏览数据(通过cookies、webbeacons等技术追踪用户在线行为)、移动设备数据(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收集用户的健康、运动等数据)、传感器数据(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设备收集的环境和使用数据)、公共数据(政府和公共机构公开的数据,如天气、交通等)。
自然人数字足迹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商业推荐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这种推荐可以应用于电子商务、视频流媒体服务、新闻聚合器等多个领域。例如,电商平台会根据用户的购物历史、浏览记录和搜索习惯,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个性化推荐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也增加了平台的用户黏性和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