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山西科技报/2025 年/4 月/7 日/第 A05 版学术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高校和谐班集体建设的实施
路径
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潘春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贯穿于高校育人全过程。长安大学武永江教授提出,基于关系建构主义视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建构各民族的共生关系、利益关系、合作关系和情感关系。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密切。高校班集体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社会心理共同体,也具有关系构成的属性。本文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与“ 高校班集体” 相同的关系构成属性出发,通过武永江教授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构成策略,构建高校和谐班集体建设的实施路径,从而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思政育人中产生现实指导意义。
一、以尊重差异来提升班集体认知
中华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结合而成,各民族之间彼此尊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高校班集体也是由一个个不同个体组成的,他们不仅在地域、民族上不同,性格、个人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当代大学生性格张扬,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过去的学生工作经历中,在大学新生班级中,新生常会因为进入一个陌生集体,没有班集体认同感,进而发生言语摩擦。此时,需要辅导员做好新生入学班会及其他集体活动引导,一方面,引导他们重视并考虑其他班级成员的个性及想法,尊重多元文化和不同观点;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班集体意识,迅速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集体归属感。
二、以沟通交流达成班集体情感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