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京科技报/2025 年/5 月/19 日/第 007 版理论
小学德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激活与传承路径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彭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一、小学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全的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诚信、友善、尊老爱幼、自强不息等美德,这些美德通过故事、寓言等形式生动展现,易于被小学生接受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思考、表达,因此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核心目的之一在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哲学理念,有利于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诸多经典故事和道德典范,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故事和道德典范,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更能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思潮交汇碰撞,而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德育课程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
(一)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