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文化报/2025 年/2 月/5 日/第 007 版理论· 专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情感维度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浙江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孙慧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孕育积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饱含情感的, 是社会、 历史和文化的产物,通过与自我认知、信念、意志和行为的互动,既作用于个人的所思所为,也影响着集体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离不开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认同。情感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维度,“ 通情” 才能“ 达理”,“ 入情” 才易“ 入理”,从而“ 情”“ 理” 交融。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满足大学生成长为堪当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
情感需要。
大学生的情感尚处于少年时期感性懵懂和成年时期成熟稳定的过渡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满足大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情感需要。
筑牢文化认同。在时间维度上,中华民族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历史纵深,以家国情怀自勉自励,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挂在心上;在空间维度上,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拥有宽广包容的胸襟,为多民族团结融合注入了文化向心力,培育了共同的价值、情感和精神。高校在思政课中应自觉延续爱国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大学生胸怀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展现中国味,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国家的情感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团结奋斗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青年一代得以平视这个世界,可以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情感满足。
读懂中国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理解何为中国特色的重要密码, 无声地诉说着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怎么来的、要到哪里去。在多元价值理念彼此交织的背景下,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可以有效廓清前进道路上的迷思。
担当文化使命。在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过程中,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应激发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自觉为赓续文明、创造新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转变学生思维方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清醒地看到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落差,发现现实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成才需要,实现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