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河北经济日报/2025 年/2 月/27 日/第 009 版理论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广西中医药大学 宋南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培育民族意识氛围
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需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肩负起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的重任。为此,高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首先,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了解民族文化的深刻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其次,学校要举办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节庆活动,如马奶节、燃灯节等,为不同民族的学生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共同参与节庆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手工艺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为了使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得以有效开展,必须加强学校的组织工作。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机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同时,要建立健全活动管理制度,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再者,第二课堂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理论素质、思想ZZ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当将思想ZZ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发挥实践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