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Column
传媒研究
新闻宣传中公安英模形象塑造探析
袁 猛
要 公安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也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 七一勋章” 获得者崔道植、“ 时代楷模” 杨雪峰、“ 排爆英雄” 张保国、“ 抗洪英雄” 杨旭恒⋯⋯ 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人民公安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他们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引领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灯塔,也是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最佳载体。在公安英模新闻宣传工作中,英雄模范是 “ 大写的人”,要尊重英雄模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客观事实,刻画英雄模范自身的喜怒哀乐,阐释英雄模范承载的精神内涵,尽量抓住英雄模范独有的闪光点和关键细节,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来塑造英雄模范,切忌 “ 程式化”“ 脸谱化”,更要避免畸形的 “ 高、大、全”,以及刻意拔高的 “ 伟、光、正”,切实做到 “ 真实、真心、真情”,使公安英模宣传更具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
英雄模范;警察形象;闪光点;脸谱化;传播DOI:10.16763/j.cnki.1007-4643.2025.06.002
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 2022年7月25日,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在“中
国这十年”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700余名民警因公牺牲, 5万余名民警因公负伤。[1] 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是这支队伍最真实的写照。十年来,公安队伍中1人被追授 “人民英雄” 国家荣誉称号,1人获得 “改革先锋” 称号, 1人获授 “七一勋章”, 1人获授
“八一勋章”,9名个人和1个集体被授予( 追授 )“时代楷模”,一大批先进典型荣获省部级荣誉,240余万人次、24万余个集体被记功嘉奖。[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何将一个个英雄人物写出亮点、写出特色,将英模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是典型人物尤其是公安英模新闻宣传工作中永不过时的时代课题。下面试从三个维度探析新闻宣传工作中公安英模的形象塑造。
在众多优秀新闻作品中,公安英模的先进事迹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或引人深思,或催人奋进。这些英模形象的成功刻画,始终离不开一个内核,即公安英模人物本身来源于生活、精神超脱于生活,是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采访公安英模时,不能脱离实际地刻意拔高,按照某个固定模式塑造人物,从而使人物失去个性,脱离生活。要尊重公安英模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客观事实,用清晰脉络还原公安英模先进事迹的发展过程,用真实客观的笔触展现一名普通公安民警如何从一个平凡人升华为人人崇敬的英雄模范的心路历程。
( 一 ) 报道公安英模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塑造英模形象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切忌为了追求艺术性而丢了真实性,将人物形象塑造得过于神圣化、完美化、单一化、符号化。[4]

一、注重事实把握: 公安英模源自平凡却又不平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X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
郝世玲,人称 “郝大姐”,是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四十多年如一日奔波在服务群众第一线。从西安到北京,从社区到人民大会堂,从普通民警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郝大姐” 的名字传遍大江
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X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3]
公安队伍这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从来是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富矿。崔道植、杨雪峰、王歆、何建华、钱海军、潘东升、蔡晓东、魏和友……在时代澎湃不息的浪潮中,一代又一代公安英模冲锋在前、壮怀激烈,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X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公安事业的无比热爱,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南北。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采写郝世玲时,“郝大姐” 这个具有亲和力的称呼是最抓人眼球的亮点。因为这三个字牵引着润物无声、以情育人的新时代警察故事,铭刻着 “人民公安为人民” 的初心使命,蕴含着 “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的为民情怀。
“郝大姐”这个典型人物的书写,是新闻宣传工作中尊重客观事实的具体表现。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在郝世玲40余年的从警生涯中,很少遇到轰轰烈烈的 “大事迹”,就
54 2025第6期 / 总第462期

传媒研究 Column
是靠着踏破铁鞋的 “走街串巷” , 靠着情真意切的 “一言一语” , 靠着挂念群众的 “家长里短” , 郝世玲走进了社区群众的心里。
英模形象的成功塑造关键在于溯源其身后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关系, 用丰富的现实语料夯实人物的精神质感。[5]郝世玲是社区民警, 又不仅仅是社区民警。像郝世玲这样的英雄模范不是超脱现实产生的, 而是靠着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儿积累起来的。采访过程中, 唯有深入了解郝世玲工作生活的现实环境, 才能精准阐释 “郝大姐” 三个字所代表的奉献精神, 才能让郝世玲英模形象更加亲切可感。
( 二 ) 须用清晰脉络还原先进事迹过程
英雄, 需要真实刻画, 需要事实还原。对公安英模先进事迹发展脉络的清晰描述, 是还原 “一个平凡人如何成为不凡人” 的恰当方式, 也是阐述 “英雄人物如何做出伟大抉择” 的有力手段。
杨旭恒, 曾任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在2021年7月20日的一场暴雨洪流中, 与战友们共同奋战,先后救出51个鲜活的生命, 成为百姓交口称赞的 “抗洪英雄” 。一天一夜如何救出51名受灾群众?在暴雨洪流中,他是如何死里逃生的?文中这样写道:
“7月20日的新密, 对于所有新密人而言, 一切都是阴
沉沉的。
14时左右, 接到指令的杨旭恒和民警魏宏建、 辅警刘杰, 逆流而上。
14时56分, 刚将受灾群众安置妥当, 接到指令的杨旭恒和魏宏建再次出发。
……
19时30分左右, 在一阵惊呼声中, 刚刚驶出不到150米的水陆两栖救援车被急流冲进双洎河内。
天蒙蒙亮, 砖红色的铝厂办公楼就在前面200米。
7月21日凌晨6时14分, 失联10个多小时后, 杨旭恒借用群众的手机向110指挥中心报告位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