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部法治报/2025 年/5 月/29 日/第 004 版法院
勉县人民法院“ 全链条” 服务企业发展——
柔性司法助企轻装前行
本报记者 张大鹏 通讯员 甘雅豪 赵丽辉
“ 没想到钱能这么快到账,不用开庭就解决了!” 5 月 13 日,某租赁公司负责人在收到 14 万余元租金转账后,向勉县人民法院打来了感谢电话。
4 月中旬,勉县法院立案庭收到这起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案。原告某租赁公司反映,其按约提供设备后,被告某建设公司一直未支付 14 万余元租金。案件进入商事纠纷化解“ 绿色通道”后,被分配至民二庭。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联系被告企业了解情况,得知其正在协调付款,并非恶意拖欠。于是,法官没有直接开庭,而是启动庭前调解前置程序,搭建沟通桥梁。经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法官持续跟进督促下,5 月 13 日,某建设公司如期履约。
庭前调解,督促履行,高效化解商事纠纷;保全调解,精准发力,减轻企业诉累;因案施策,柔性执行,助企护企;走访前置,问需问计,护航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勉县法院深入践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理念,着力打造从“ 抓前端、治未病” 到“ 抓末端、治已病” 的营商环境全链条司法保障链。截至 4 月,该院审结涉企案件 483 件,结案金额达 1.45 亿元,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 180914】
保全加调解 16 天解冻纾企困
4 月 17 日,被告某公司负责人收到通知,称被冻结的账户解封了。此时距离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仅过去 16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