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法治报/2025 年/5 月/27 日/第 004 版区域
铜仁法院:法治守护生态明珠

绘就绿色司法画卷
记者 姚强
铜仁,位于贵州东北部,这里武陵山脉连绵起伏,乌江、锦江奔腾不息,森林覆盖率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明珠。但曾经,生态破坏的阴霾也一度笼罩此地。滥伐让山林失去生机,非法捕捞使江河渔业资源锐减,污染让清澈的溪流变得浑浊。
面对这些难题,铜仁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法律为剑,创新“ 1+3” 审判资源格局,聚焦重点生态保护,设立 3 个环保法庭,实现刑事、民事、行政“ 三审合一” 模式,将生态环境全要素纳入环境司法保护,打造“ 两山两江+” 特色生态司法保护铜仁环资审判品牌。
如今,铜仁环境资源审判的司法版图正铺展着三幅独具特色的生态守护画卷:
碧江区人民法院构建“ 流域司法联合体”,让司法裁判成为湿地生态系统的“ 再生密码”;江口县人民法院创设“ 生态禁令” 等特色机制,以预防性司法守护黔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德江县人民法院创新“ 双令并行” 等制度,将司法触角延伸至流域综合治理的末梢。
此外,铜仁法院还积极完善“ 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 机制,积极巩固和扩大生态修复效果,打造各种环境资源修复生态基地 15 个。在这片 1.8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环境资源审判的创新实践已从制度文本跃入山水现实,一个个典型案例擦亮铜仁生态底色,诠释着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力度与温度。
碧江法院:以司法之力筑牢生态屏障
2018 年 4 月,贵州某锰业有限公司用于中转硫酸锰溶液的三个化合中转桶发生渗漏。公司虽开会明确表示停用,但防渗漏措施不到位,进液槽也未安装雨棚。时任该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的王某,负责公司环保检查等工作,却未有效监督整改,对污染物流入外环境的风险未予解决。
铜仁市生态环境局检查发现,该公司洗渣房下方 5 号渗漏点高浓度含锰废水渗漏,总锰浓度超国家标准 2164 倍,且受化合中转桶区域影响,该点污染指标浓度也远高于其他渗水点和污水处理站收集废水浓度。
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涉嫌环境污染案立案后移交公安机关。该公司投入 2468 万元整改,于 2024 年 1 月 15 日通过验收销号。经评估显示,2018 年 4 月 1 日至 2022 年 1 月 1 日,未处理受污染地下水达 11455.86 立方米,生态环境损害价值 39.1 万元。
2024 年 11 月 8 日,碧江区人民法院以该公司犯污染环境罪,判处罚金 20 万元;王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罚金 1 万元;责令公司赔偿生态服务功能丧失损失 39.1 万元及惩罚性赔偿金 78.2 万元,禁止王某在缓刑期从事排污相关经营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碧江区人民法院从未停止脚步。
2020 年 8 月,碧江区人民法院成立环境保护法庭,集中管辖碧江区、万山区、玉屏自治县一审环境资源案件,实行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三审合一” 归口管理和专门化审判,加强重点生态区域司法保护。
当前,碧江区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涉环境资源案件 149 件,其中刑事 51 件、申请司法确认 76件、行政非诉 22 件。责令侵权行为人增殖放流鱼苗 3.5 万尾、补植复绿 3.6 万株,以“ 碳汇认购”方式认购林木碳汇量所需资金 40 余万元,判处罚金 40 余万元,判处损害赔偿金 400 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