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5 年/5 月/29 日/第 001 版
司法之光照亮青春成长之路
——南通崇川法院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格局
本报通讯员 凌嘉 本报记者 陈坚
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法院以“ 教育、感化、挽救” 为导向,处处践行“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深入探索未成年人刑民一体化保护新路径,以“ 崇法童行” 品牌建设为基点,以“ 三合三化” 机制为牵引,用法治力量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
“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 润物细无声’ 的工程,既要织密法网严惩犯罪,也要以司法温度修复裂痕、重塑希望。” 崇川法院X组书记、院长陆燕红表示。近年来,崇川法院先后获评“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 全国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法院先进少年法庭”“ 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 等荣誉。
融通发力织密防护网
16 岁的小西在停车场盗窃被抓获,家属积极退赔了被害人损失,小西亦认罪悔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此案符合附条件不起诉条件。社会调查显示小西自幼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缺位,初二辍学后长期混迹社会,多次盗窃被行政处罚却未能有效矫治,家庭监管能力严重不足。
小西本可在家庭监管下不被起诉,若因家庭监管能力不足被起诉将被判处实刑,而现行立法
对轻罪未成年人转入专门学校的程序也尚未明确。
为了制定最有利于小西的教育挽救方案,法官曹燕飞组织召开不公开听证会,邀请关工委、心理学专家、教育学学者及“ 知心奶奶” 群体代表组成听证团,一致认可专门矫治教育的必要性。据此,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专门学校入学建议书》 ,建议将小西送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检察机关同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这既保障了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又为矫治措施提供合法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