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县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和“三秋”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一道,来到*县,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三秋”农业生产等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看现场、听汇报、问进展、谈问题,一路走来,感受很深。总的来看,*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和“三秋”生产的“第一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火热场景,看到了抢收抢种、人勤机畅的丰收画卷。这充分说明,*县的同志们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刚才,*县的负责同志汇报了全县的总体工作情况,几位同志也结合调研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结合今天的调研情况和我的思考,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产业转型,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长期也靠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这次我们调研的两个重点项目,一个是代表先进制造业方向的工业“链主”型项目,一个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国字号”园区项目,它们是*县乃至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和希望所在。如何把这些蓝图中的“效果图”高质量地转化为现实中的“实景图”,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第一,要全力全速推进工业旗舰项目,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压舱石”。我们今天在*工贸有限公司看到的年产100万吨能源新材料精品钢管生产线建设项目,令人振奋。这个项目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它标志着我们的钢铁产业正在从“论吨卖”的初级阶段,向“论根卖、论米卖”甚至“论克卖”的高附加值阶段迈进,是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的关键一招。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部分关键设备已进场安装调试,建设进度符合预期,值得肯定。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项目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一是要以“冲刺”的姿态跑出建设“新速度”。项目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收尾和攻坚阶段,越到最后,越要咬紧牙关。县委县政府和项目方要进一步强化时间观念、效率意识,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的理念。要严格对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任务分解到天、责任落实到人,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全力推动项目早日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早日实现联动试车,早日正式投产达效。市县两级的发改、工信等部门要继续开辟“绿色通道”,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配套设施衔接、生产要素保障等问题,要建立专门台账,实行“一事一议、即来即办”,确保项目建设心无旁骛、全速推进。二是要以“绣花”的功夫守住质量“生命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个项目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生产线和工艺技术,我们的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必须与之相匹配。绝不能因为抢工期、赶进度而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要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度,把质量标准贯穿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努力把项目建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同时,安全生产的弦必须时刻绷紧。新设备、新工艺、新产线意味着新的风险点。企业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同步建立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一线工人的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责任,更是我们抓一切工作不可动摇的底线。
第二,要高标高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产业现代化。我们调研的*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4亿元,规划实施24个重点项目,目标是构建种养加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体。这不仅是一个农业项目集群,更是我们学习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