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决策部署,精准分析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XX同志通报了近期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保持清醒认识,以更高站位扛起污染防治的ZZ责任
  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事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必须坚决完成的ZZ任务,也是一道不容有失的民生考题。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监测数据,今年1至9月,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1.5%,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个百分点。在水环境治理方面,XX河、XX河等主要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85.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污染防治的成果尚不稳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弹。当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一是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压力依然巨大。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仍然频发,PM2.5浓度距离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同时,随着经济活动的全面恢复,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有所增加,导致夏季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PM2.5与臭氧的协同治理已成为我们必须攻克的“新堡垒”。对照国务院2023年底印发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我市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要比2020年下降10%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减排任务极为艰巨。
  二是水环境治理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部分河流水体,特别是支流和农村水系,总磷、氨氮等指标仍时有超标,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水质持续改善的瓶颈。XX湖等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风险依然存在,汛期“清水下山、浊水入湖”的现象未能彻底根除。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虽然得到提升,但管网的老化、破损、混接、错接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仍需纵深推进。一些工业园区内部的雨污分流体系不完善,环境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三是新污染物治理的挑战已经到来。随着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发布与实施,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市化工、医药、农药等行业相对集中,这些新污染物的环境背景、排放底数、治理技术等方面,我们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监测能力和监管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全市上下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污染防治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ZZ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