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铁道/2025 年/7 月/15 日/第 001 版
“ 创” 无止境

“ 新” 力澎湃
——西安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赋能运输生产纪实
本报记者 徐昭 申琦 万国强 周子威
车流滚滚,活力奔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日夜兼程。
6 月 24 日晚,在西安动车段银西运用车间,300 多条调图变化车次信息 100%正确,每条信息的录入时间从 495 秒降至 8.6 秒。职工自主研发的智能软件,结束了该段人工手动录入车次数据的历史。像这样从合理化建议转化而来的创新成果,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使用 6700 余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西安局集团公司根植运输生产一线沃土,以科技创新赋能运输组织“ 一张网”、生产现场“ 一双手”、智能管理“ 一片云”,在火热实践中统筹推进数智化建设,为铁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一张网” 的智控图强
“ 现在取货很方便,通过园区导航快速找到货区货位,几分钟就能轻松搞定。” 6 月下旬,在西安国际港站,西安军强粮食收购有限公司副经理丁麦红感慨,“ 前哨岗” 门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投用,为他们带来不少便利。
在西安国际港站园区,15 家路内外单位、百余名运输司机、1300 余辆车均有身份信息,实现门禁自动识别,车牌自动抓拍,电子提货单智能核验,车辆、集装箱快验快放。这是西安局集团公司以数智化应用服务客户的一个场景。
聚焦“ 一张网” 运输组织效率提升,西安局集团公司积极构建服务运输现场和旅客、客户的数智化平台,整合优化数据信息,确保点、线、面高效协调联动。
连日来,包西线、太中线车流如织,迎峰度夏电煤运输进入繁忙时段。在延安车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目不转睛紧盯管内装卸车、发送量、运输收入、中停时等 6 项主要指标,持续刷新运输生产目标任务“ 进度条”。从货场装车到铁路运输,一切尽在掌控。
“ 一旦指标亮红,干部就迅速到现场,查找制约通道能力的堵点,制订相应对策,确保装、卸、运紧密衔接,电煤运输一路顺畅。” 该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主任卢敏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