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冶金报/2025 年/7 月/29 日/第 001 版
谋“ 新” 向“ 质” 防“ 内卷”

决战决胜“ 十四五”
——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首钢集团X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
本报记者 罗忠河
7 月 29 日—31 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十一次理事(扩大)会议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召开。 如何看待钢铁行业上半年运行成绩、预判下半年发展趋势?钢铁行业下半年将如何应对,打赢“ 十四五” 收官战?在理事会召开前夕,《中国冶金报》记者带着这些热点问题采访了钢协会长,首钢集团X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 资料,日日更新
《中国冶金报》:您如何评价钢铁行业上半年所取得的成绩?
赵民革:上半年,钢企坚持“ 三定三不要” 原则,努力践行自律控产稳市场,全国生产经营保持相对稳定。上半年最大的亮点就是钢企利润总额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据钢协初步统计,上半年,会员钢企营业收入为 29985 亿元,同比下降 5.79%;营业成本为 28055 亿元,同比下降 6.83%;利润总额为
592 亿元,同比增长 63.26%;销售利润率为 1.97%,同比上升 0.83 个百分点;亏损面为 23.86%,同比下降 18.19 个百分点。
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平稳,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究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钢铁行业自律控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1483 万吨,同比下降 3.0%;生铁产量达到 43468 万吨,同比下降 0.8%。尤其是 6 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9.2%,生铁产量同比下降 4.1%。
二是成本下降幅度较大,铁矿石和炼焦煤的累计降幅大于钢价降幅。 粗钢产量较大幅度下降导致原燃料需求减少,原燃料价格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以铁矿石为例,据海关数据,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 59220.5 万吨,累计进口均价为 97.5 美元/吨,同比下降 17.7%。同期,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 93.75 点,同比下降 14.45 点,降幅为 13.35%。
三是较高的出口量缓解了国内供需矛盾。据海关数据,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 5814.7 万吨,
同比增长 9.2%。
《中国冶金报》:您如何判断钢铁行业下半年发展形势?
赵民革:从供给端来看,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政策,预计相关调控措施在下半年开始有所显现,钢铁供需矛盾会有所缓解。
从需求端来看,下游行业表现有好有差。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 亿元,同比增长 2.8%,增速比 2024 年全年下降 0.4 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4.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7.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 11.2%,跌幅进一步扩大,显示房地产业仍在探底。而从下游制造业来看,各行业有增有减,显示出较强的韧性。从中国制造业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指数来看,6 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9.7%,环比上升 0.2 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近期在美国发动全球关税战的背景下,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但国内刺激消费的政策力度也可能进一步加大。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政策的落地实施,国民经济有望继续实现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进一步稳中向优。预计下半年钢铁行业总体仍将保持平稳运行,钢材出口形势下半年或将面临更多挑战。钢铁业须根据下游需求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努力保持合理供需动态平衡。
《中国冶金报》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什么?面对减量调整期,您认为,钢铁行业应该如何应对?
赵民革:从供应端看,我国粗钢产量从 1949 年的 15.8 万吨增长到 2020 年峰值的 10.65 亿吨,之后小幅下降,2024 年降至 10.05 亿吨。从需求端看,粗钢表观消费量在 2020 年达到峰值后持续下
第 1 页 共 5 页

降,2024 年降至 8.92 亿吨。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 2020 年达到峰值 737 千克后持续下降,2024 年降至 633 千克。可见,我国钢铁产业目前正处于达峰后的减量发展阶段。
当然,随着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加大对“ 两新”“ 两重” 的支持力度,钢铁行业在总体减量的形势下也蕴藏着结构性发展机遇。 从未来下游行业需求看,房地产用钢需求将下降,基建用钢需求预计保持平稳,汽车、家电、造船和能源领域仍有增长空间。同时,市场对高端制造业用材、绿色低碳用材、新能源用材等关键基础材料既有量的增长需求又有质的提升需求,特别是海洋开发、航空航天、核电等大型工程和重点领域用钢方面,因其技术门槛较高,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根据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产量达峰到首次实现供需基本平稳的减量周期一般在 10 年左右,产量降幅为 18%~30%。在达峰后治理的过程中,这些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采取了政府补贴、粗钢限产、贸易保护、兼并重组、国际化布局等多样化的措施,均经历了从“ 以政府为主、以市场为辅” 到“ 以市场为主、以政府为辅” 的转变。
综合考虑下游需求预测及发达国家经验,预计到2030 年,钢材表观消费量会降低至8 亿吨~8.5亿吨。相比 2024 年,减量规模超过 1.5 亿吨,并将进入以制造业用钢为主、以建筑业用钢为辅的新阶段。
我认为,我国钢铁产业现阶段虽然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但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向好,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支持下,未来可能会走出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钢铁产业发展之路。
下一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谋划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发展路径。二是完善产能治理机制,构建新的供需动态平衡。三是完善多元政策支撑体系,构建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四是完善行业数据治理,强化钢铁行业精准监管。五是扩大开放,推动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