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榆林日报/2025 年/7 月/22 日/第 004 版聚焦神木
神木市农文旅融合赋能城市转型
创新迎蝶变 融合绘锦图
记者 王重阳
5 月 31 日至 6 月 2 日举行的尔林兔大草原音乐节, 凭借着精彩震撼的演出与丰富多元的活动,吸引了 3 万多名游客齐聚草原,共赴这场浪漫与激情碰撞的音乐盛宴。除了震撼的演出外,配套的一系列活动也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体验,从骑马、射箭等传统项目,到蒙古包、烤全羊等特色草原文化,“ 音乐节+露营” 的全新形式开创了文旅发展的全新道路。
这场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恰是神木市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这座以煤炭闻名的城市,正在书写全新的发展叙事。近年来,该市深挖历史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优势,以创新为引擎,通过活化传统景区、赋能特色乡村、重塑城市风貌三大路径,成功构建起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景区创新:传统 IP 实现破圈实践
农历四月初八,是神木市一年一度的二郎山传统庙会。今年正逢“ 五一” 假期和传统庙会时间碰撞,平时只有本地市民参加的本土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
活动中,二郎山景区推出“ 通山文牒” 集章打卡,串联广寒谜坊、毽舞心弦、财神送财等互动任务,融合解谜、运动、知识问答等多元形式,既引导游客探索庙观文化,又通过奖励机制提升参与积极性,形成“ 游览—互动—消费” 的闭环体验。
在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传统与潮流共生的传奇故事也在上演。今年“ 五一” 期间,该景区推出一系列花样百出的活动,互动玩法+集章打卡的“ 银豪礼”,带游客穿越千年体验沉浸式寻宝乐趣;南门城楼绣球选婿现场,游客抢绣球体验传统成亲仪式;非遗大师轮番上阵演绎变脸、信天游、古彩戏法、陕北说书等传统绝活;供销社院内举行了火壶表演和烟花篝火晚会,为景区增添了一抹浪漫与激情。“ 五一” 期间,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共接待游客超 3 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 300 多万元,极大带动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