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雅安日报/2025 年/7 月/16 日/第 006 版教育· 财经
“ 熊猫热” 背后的金融引擎:
雅安文旅融合的“ 活水” 密码
实习生 杨本璐 本报记者 蒋阳阳
七月的雅安,青山叠翠,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里的欢呼声格外热烈。200余名日本游客与各地游客一道,举着“ 香香 8 岁生日快乐” 的标牌,为旅日归国大熊猫“ 香香”送上生日祝福。
这场跨越国界的温情互动,恰是雅安“ 熊猫热” 持续升温的生动注脚。镜头外,一股金融活水正悄然滋养着这片土地的文旅生态——截至 2025 年 5 月末,我市旅游业贷款余额达 45 亿元,同比增长 26.45%,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赋能:
让新业态“ 冒” 出来,大项目“ 立” 起来
“ 以前景区基础设施跟不上,旺季接待不了更多游客,现在有了资金支持,停车场扩建、游客中心升级都在加速推进。 ” 碧峰峡景区有关负责人指着正在施工的游客集散中心项目感慨。为了让这个 5A 级景区承载力再上新台阶,雅安农商银行量身定制了 8000 万元综合授信方案,助力其向“ 国家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冲刺。
这样的支持并非个例。在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的推动下,一套“ 政策组合拳” 正激活文
旅产业的“ 一池春水”。《雅安市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后,依托
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工具,已向 331 户文旅主体发放 2.68 亿元定向信贷“ 红包”,加权平均利率
仅 3.61%;雨城区引入的 5000 万元文旅产业分险基金,更像一把“ 杠杆”,以 10 倍放大效应撬动
5.15 亿元贷款流向民宿、景区配套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