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旅游报/2025 年/6 月/30 日/第 002 版要闻
特色标准促发展
文旅融合树标杆
本报记者 牛佳欣
当前,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在制度建设、标准制定及实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已构建了旅游、剧场、图书馆等九大专业领域的标准体系,现有国家标准 87 项、行业标准 199 项、地方标准超 1400 项。
近日,2025 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培训班在福建福州举办。主题讲座、经验分享、研讨交流、现场教学⋯⋯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动充实,有效提升和拓展了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专题授课有收获
如何让标准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次培训班邀请标准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地方文旅部门、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授课交流,内容聚焦标准化政策及发展趋势、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实施监督及效果评估、地方标准管理、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与政策解读等。
中国机械总院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高京重点解读了标准实施与监督相关政策文件,系统介绍了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的创新实践。 “ 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量化评估体系,文旅标准化工作已从‘ 文本规范’ 迈向‘ 效益驱动’ 。近年来古籍保护、美术馆展览、自驾游等领域中标准有效应用的实践表明,标准化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京说。
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桂萍围绕标准如何赋能特色文旅进行分享。她介绍,沙坡头景区推行“ 1235” 服务文化标准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服务全流程,游客满意度提升至 98.3%。沙坡头景区针对老年、研学等不同客群制定专项服务规范;将羊皮筏子漂流中的“ 筏工放歌” 特色服务标准化,形成“ 一路漂流一路歌” 模式;打造能说方言快板、会唱花儿小调的导游“ 2+1” 特色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辨识度与游客体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