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老年报/2025 年/6 月/12 日/第 003 版老有所养· 陕西篇
促进医养结合

实现健康养老
陕西省民政厅 本报记者 姜琳琳 整理
清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内,78 岁的王大爷坐在花园长椅上,护士正细心地为他修剪指甲。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老人慈祥的面庞上,远处小雁塔的钟声悠悠传来,与走廊里康复器械的轻响相互交织。
“ 十四五” 期间,陕西紧扣“ 健康陕西” 建设主线,将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列为民生工程重点任务,在三秦大地构建起“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标准引领” 的养老服务新格局,为全省 887 万老年人织密安全幸福保障网。
系统谋划健全政策体系
2021 年 3 月,陕西省政府会议室里,《陕西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实施意见》起草组正在进行最后论证。
医养结合并非简单的“ 医” 与“ 养” 叠加,而是资源整合、服务融合、机制耦合的系统性工程。这份文件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要实现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的目标,并建立起由卫健、民政、医保等 12 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
2025 年 2 月 26 日,省卫健委与省民政厅签署医养结合协调机制协议,围绕优化服务设施布局、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深化“ 两院” 共建和“ 五床联动” 等方面,着力完善养老服务与健康支撑体系。在渭南市临渭区,民政部门改造社区养老设施,卫健部门派驻家庭医生团队,医保部门开通慢性病报销绿色通道,形成了“ 政府主导、多方联动” 的基层治理范例。
铜川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早在 2021 年便开启探索之路。当年 6 月,在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会议室,“ 医养结合试点任务清单” 引发热烈讨论——企业医院转型养老,该如何推进?对此,省卫健委调研组提出盘活闲置医疗资源,探索“ 医疗+养老” 双轮驱动模式。如今,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已转型为设有 200 多张医养床位的示范基地。
2022 年 1 月 17 日,陕西省首部医养结合地方标准《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基本规范》正式实施。省老年病医院项目负责人回忆说:“ 标准起草过程中,我们跑遍全省 10 个地市,收集了 500 多条意见建议。”
标准落地后成效显著。 在宝鸡市千阳县中心敬老院,护理员李娟对照标准为老人进行压疮护理,她说:“ 以前凭经验,现在按标准操作,清创、换药每个步骤都有规范,工作更有底气。” 目前,全省已制定 5 项医养结合地方标准,覆盖服务规范、评估标准、机构建设等多个领域。
在政策激励方面,陕西省设立 10 亿元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对新建医养结合机构给予每张床位 1万元一次性补助。政策红利推动下,全省医养结合机构数量从 2019 年的 43 家增至目前的 350 家。
“ 诊疗康复养老” 一体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