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报/2025 年/7 月/22 日/第 001 版
专业有准度
爱心有温度
——记“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福建省龙岩市救助管理站
本报记者 柳旭 见习记者 孙璐
穿梭于城市街巷,为临时遇困人员送去温暖与希望;构筑安全港湾,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搭建团圆桥梁,助力离散家庭重聚⋯⋯一次次温暖的救助,汇聚成一张充满爱意的大网。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构建“ 服务+救助+保护” 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从街面主动巡查到站内专业照料,从临时救助到长效帮扶,为特殊困难群体打造有温度、有尊严的救助服务。
爱心接力,织就温暖协作网
“ 今天发放晚饭时,我们注意到几位新来的求助者。” 志愿活动结束,龙岩市义工协会“ 面包人” 行动队的志愿者陈丽兰仔细核对了当晚的物资领取登记表,将新发现的求助人员信息汇总给联合行动的龙岩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 “ 另外,志愿者前几天为老王介绍了一份工作,他现在适应得不错。” 陈丽兰说。
作为龙岩市持续开展工作时间最长的民间救助组织之一,“ 面包人” 行动队坚持每天晚上收集城区各爱心餐饮企业的剩余餐食,在固定点位为街头临时遇困人员提供热食。10 年来,这项爱心活动不仅成为龙岩市街头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也为龙岩市救助管理工作增添了重要助力。
“‘ 面包人’ 行动队有注册志愿者上千名。” 龙岩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周荣珊介绍,“ 这些志愿者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触角,在及时发现临时遇困人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龙岩市充分发挥慈善资源丰富、社会组织活跃的独特优势,构建多元协同的救助网络。除了与龙岩市义工协会合作外,市救助管理站还与龙岩市曙光救援队、龙岩市新罗区龙津救援队等公益组织定期组织联合巡查行动,有效提升了发现和救助临时遇困人员的效率与精准度。3 年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不愿进站的临时遇困人员 889 人次,发放食品 725 份以及各类衣被 159 件(套) 。
同时,龙岩市救助管理站着力构建“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 的救助服务体系,与多个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闽西的夜晚暑气渐盛。晚上 11 点,龙岩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临时遇困人员老吴的“ 临时住所” 附近拨通了龙岩市第二医院的电话:“ 我们这里有一位临时遇困人员反映腿部剧烈疼痛,需要医院派救护车接诊检查。”
“ 别担心,救护车马上就到。” 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挂断电话后对坐在角落的老吴说。
15 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现场,将老吴接往医院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