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宁夏日报/2025 年/6 月/9 日/第 001 版
笔蘸山河绘梦长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述(下)
本报记者 周一青 陈瑶
以贺兰山的坚毅为笔,以黄河水的奔涌为墨。
笔蘸山河,宁夏人用 1800 余个日夜的俯仰奋斗,谱写一曲新的凯歌。
2020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考察期间,赋予宁夏“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的重大使命。宁夏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勇毅前行,加强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定不移推动先行区建设。
5 年来,宁夏先行区建设的 6 个方面 16 条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向黄河流域各省区推广。
5 年来,宁夏经济向实向绿向智向新步伐明显加快,协调和共享发展水平稳步提高,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持续提升。
5 年来,宁夏以高质量发展的“ 质变”,铸就新征程跨越的“ 能级”。
经纬重织就,万类欣向荣。新起点,全区各族儿女正朝着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
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目标阔步前行。
(一)
以银川为中心。
向东,黄河蜿蜒,风光旖旎。灌渠如银链串起翡翠田垄,水鸟掠过水面叼起碎银般的波光,沿着 400 多公里标准化堤防领略两岸风景如画,可追寻“ 悬河” 险段变身金色“ 动脉” 的治理奇迹。向西,贺兰巍峨,生态秀美。那些曾堆积乱石、裸露土壤的山峦,早已被数十万亩新绿漫卷,声声鸟鸣盈于耳,果香与酒香交织。微风吹过,每一颗葡萄都在低语。
向南,沙海织绿,荒漠生金。载着游客的驼队伴着声声驼铃悠然前行,光伏板随着沙丘起伏延伸,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边界线上筑起“ 绿色长城”,每一株倔强生长在沙土深处的“ 碳英雄”,都在吟唱“ 沙里掘金” 的合奏曲。
向北,星海湖畔,鹭鸟翔集。煤矸石筑成的奇石山草木葳蕤,湿地公园百万候鸟蹁跹入画,
煤渣堆上崛起的园林城市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把工业心跳谱成生态韵律。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宁夏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颁布先行区建设促进条例,全力打好黄河“ 几字弯” 攻坚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增至 60%,入黄泥沙量从过去的 1 亿吨减少到 2000 万吨左右;建立生态资源本底数据库,开展“ 一河三山” 生态保护修复,全区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
11.55%、57%,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列入生态环境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 1+N+X” 政策体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3.5%,完成国家第一批 300 万千瓦“ 沙戈荒” 光伏基地建设任务,全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 4132 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容量的 55%⋯⋯
“ 先行区”,一个“ 先” 字承载着先行的理念、先试的担当。
宁夏一体谋划、系统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代表中国在联合国舞台向世界推介荒漠化防治“ 宁夏经验”,全域“ 四水四定” 创新实践入选全国干部培训案例,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列入中国特色十大典型案例,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创建国家首批“ 无废城市”;进一步以“ 六权”改革厚植生态“ 底色”、夯实资源“ 底座”,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交易,与四川省达成全国首笔跨省区域用水权交易,全面启动用能权交易,成为首个与黄河流域上游、下
第 1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