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恩施日报/2025 年/7 月/17 日/第 001 版
古韵潮涌势如虹
——恩施州建成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综述
全媒体记者 周艳丽
编者按
6 月 10 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新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宜昌市、恩施州)上榜,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功创建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本报开设“ 保护文化生态 共享建设成果” 专栏,持续关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恩施片区的发展。
7 月 13 日傍晚, 暮色四合。 恩施土家女儿城毕兹卡大街, 男女老少踏着鼓点跳起土家摆手舞,向游人展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恩施片区建设的丰硕成果。
从蓝图到盛景,从系统性保护到多领域创新,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
护区恩施片区,成果共享如春风化雨,浸润每一寸土地,惠及每一个群体。
一纸申请启征程,非遗保护系统化
恩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是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大观园和生态文化博
物馆。
一直以来,恩施州以非遗为核心加强文化生态保护、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步履
不停。
6 月 10 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公布,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宜昌市、恩施州)上榜,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14 年 8 月,原文化部批复同意我州设立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8 年, 《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通过批复,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举全州之力,按照“ 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示范性推动及活态性传承” 的要求,科学谋划,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