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临汾日报/2025 年/7 月/24 日/第 001 版
交出一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我市“ 一泓清水入黄河” 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段碧蓉 刘超
七月的晚风裹挟着酷暑燥意,穿城而过的汾河满载生机——
河道里,三两水鸟轻点水面翩跹起舞;花丛中,百花竞艳随风摇曳散发芬芳;堤岸旁,惬意
市民三五成群流连忘返⋯⋯七月的汾河两岸,生态美景图与幸福生活图相映成趣,浑然一体。
这般水清岸绿、行人流连的景象,如今在临汾并非汾河独有。漫步浍河、昕水河、芝河等流域,处处可见岸绿水清、云影天光的生动画面——这背后,是一场持续三年的水质改善攻坚战,更离不开三年来全市聚力推进“ 一泓清水入黄河” 生态保护工程的扎实行动。
记者日前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生态环境部最新反馈数据显示:今年 1 月至 6 月,我市 9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首次达到 100%,创历史最好水平。依托“ 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全市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特别是在河流水质改善上连年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 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的殷殷嘱托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一号工程” ——全市上下合力攻坚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莅临山西考察调研,每次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
理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 2020 年,鲜明提出“ 让一泓清水入黄河”,寄予山西殷切期盼。
2023 年 3 月 1 日,我省印发《“ 一泓清水入黄河” 工程方案》,计划 3 年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285 个项目、投资逾千亿元,推动“ 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 协同治理、统筹保护。同年 6 月
8 日,全省“ 一泓清水入黄河” 誓师大会及全省“ 一泓清水入黄河” 工程开工仪式在侯马市召开。
三年间,我市坚持把“ 一泓清水入黄河” 生态保护工程作为全市的“ 一号工程”,构建起市“ 一泓清水入黄河” 工作专班(以下简称市专班)总协调,市直行业部门牵头推动,县(市、区)具体实施的工作体系,举全市之力攻坚推进,奋力争创先行标杆。
同时,17 个县(市、区)及临汾经济开发区均成立了县级工作专班,及时与市专班沟通对接,攻坚推进项目建设。
我市“ 一泓清水入黄河” 生态保护工程共 95 个,占全省项目总数 285 个的 1/3,是全省工程项目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每个县都有任务,涉及全市 17 个县(市、区)以及临汾经济开发区;涉及领域广,95 个项目按照涉及的工程领域分别由XX、生态、水利、住建、商务、自然资源等
6 个部门牵头实施,包括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建制镇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河道治理、中水回用、生态修复等工程,涵盖了“ 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 各个方面。
面对工程项目全省最多、涉及领域全省最广、水质改善任务全省最重的市情,我市以“ 细”
克“ 难”、向难求成,通过向上与省专班加强沟通、横向与市直牵头部门强化协调、向下对县(市、区)帮扶指导、向内精细精准管理,为项目实施做好全流程服务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