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包头日报/2025 年/7 月/3 日/第 001 版
全域攻坚破顽疾

共绘河清岸绿好风景
——包头市尾闾治理被生态环境部列为正面典型案例
记者 李春燕
夏日清晨,漫步在二道沙河畔,一泓碧水与周围的绿地相映成趣。谁能想到,这条充满生机的生态长廊,曾因尾闾工程排污沦为“ 问题河道”。包头市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举全市之力打响尾闾问题歼灭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领域治理,不仅让二道沙河重现“ 清水绿岸”,更以系统性治理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正面典型案例,为黄河流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提供示范样板。
治水为基 重塑城市生态底色
作为黄河一级支流,二道沙河穿城而过,是城市接纳雨洪水的主要河道之一。
2012 年,为保障我市主水源地画匠营子水源地安全,消除上游水污染隐患,包头市实施了尾闾工程建设,由神化煤制烯烃污水管线工程和南郊尾闾截流污水管线工程组成,集中接纳了沿线单位的达标废水,通过管网导引至画匠营子水源地下游的二道沙河末端排入黄河,工程建设运行后,成为了黄委会为我市批复的唯一综合性入黄排污口。
尾闾工程虽然解决了水源地饮水安全问题,但始终未能摆脱其“ 排污” 的功能属性。2022 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 2021 年尾闾工程排水总量和污染物浓度均超出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复的排放许可要求,导致二道沙河入黄口断面水质长期处于劣 V 类。
面对既要守牢饮水安全和黄河水质底线,又要解决保障重点支柱行业企业生存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消纳处理等难题,包头市以“ 有解思维” 打响生态治理攻坚战。通过“ 一治三转” 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深入激活“ 水” 的资源属性、环境属性和生态属性,为城市绿色发展注入了持续的“ 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