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大兴安岭日报/2025 年/7 月/18 日/第 001 版
盘活“ 水资产”
做好“ 水文章”
——呼玛县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纪实
本报全媒体记者 佟程程
在中俄界江黑龙江上游的支流宽河之畔,一座现代化水利枢纽——呼玛团结水电站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北纬 51 度的冻土带之上。这座大Ⅱ型水利工程,不仅肩负着发电、防洪、养鱼的综合使命,更在践行“ 两山” 理论的征程中,探索出一条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创新之路。
呼玛团结水电站的生态价值体系令人瞩目: 1062 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涵养着纯净水源, 1.423亿立方米的总库容犹如天然水塔,3 台 3500 千瓦时发电机组每年输送 1200 万千瓦时绿色电能,
1.07 万亩养鱼水面孕育着生态渔业,更守护着 1.74 万亩耕地和 4 个村屯的防洪安全,一幅“ 水利兴则百业旺” 的生动图景徐徐绘就,而呼玛县正将这些生态要素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化、可交易的经济价值。
系统重构
从“ 水账本” 到“ 生态银行”
在呼玛县水务局指挥中心,一幅水资源“ 电子地图” 实时更新着全县水系动态。通过整合河流水系、水文气象、水环境等六大维度数据,呼玛县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这种“ 一张图” 管理模式,让决策者对全县 127 条河流、38 座水库的水资源禀赋一目了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了科学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