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海日报/2025 年/6 月/5 日/第 006 版专版
2024 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综述
2024 年,是青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和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关键时期,第三次来青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 中华水塔” 守护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更加坚定了我们以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固根本、利长远、惠全国的信心和决心。
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指导下,以美丽青海建设为统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运用纪检监察监督和生态环境监管贯通协同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督管理和问责,全方位推进各项重点举措落实落细,生态环境质量稳固改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省35 个地表水国家考核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青海湖体2 个国家控制监测断面水质保持自然状态,62 个地表水省级考核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比例为 98.4%,纳入国家考核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Ⅲ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6.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 19.1 微克/立方米;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声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整体良好;生态质量类型以二类为主。经生态环境部审核,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
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
长江干流 境内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状况优。黄河干流 境内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状况优。
澜沧江干流 境内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状况优。黑河干流 境内水质达到Ⅱ类,水质状况优。
柴达木内陆河流域 巴音河、格尔木河、察汗乌苏河、都兰河、鱼卡河、香日德河 10 个国省考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状况优;克鲁克湖断面水质为Ⅲ水质状况良好。
青海湖流域 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黑马河、泉吉河、甘子河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状况优。
湟水流域 湟水流域32 个国省考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占100%,并首次出现年均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状况优。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全省 50 个在用县级及以上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保持稳定。
地下水 全省 27 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点位水质状况保持稳定。
[环境空气质量]
全省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6.8%*。 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PM10)、 二氧化硫(SO2)、
第 1 页 共 11 页
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95per)年均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一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h-Oper)年均浓度达到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为扣除异常自然因素影响后的优良天数比例。
☆EQI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价依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生态质量从一类到五类,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生态结构及生态功能完整性依次降低或减弱,人类干扰强度依次升高。EQI≥70 为一类,55≤EQI<70 为二类,40≤EQI<55 为三类,30≤ EQI<40 为四类,EQI<30 为五类。
◆ 截至本公报发布时,2024 年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数据尚在审核中,本公报采用2023 年综合监测数据。其中:生态质量监测结果由省生态环境厅提供,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结果由省水利厅提供,青海湖水生生物监测结果由省农业农村厅提供,草地、林地、湿地、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由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气象监测结果由省气象局提供,青海湖流域陆生生物监测结果由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提供。
西宁市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3.1%。
海东市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4.3%。
第 2 页 共 11 页
海西州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6.5%。
海南州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8.8%。
海北州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8.3%。
第 3 页 共 11 页
玉树州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9.7%。
果洛州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9.7%。
黄南州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7.3%。
第 4 页 共 11 页
酸性降水
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海南州、海北州、玉树州、黄南州共设 10 个酸雨监测点,各酸雨监测点单次降水 pH 值在 5.76-8.96 之间,全年未出现酸性降水。
[声环境质量]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全省 8 个市州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点次达标率为 91.3%、夜间点次达标率为 85.5%。其中,
海西州和果洛州昼、夜间点次达标率均为 100%,海东市昼、夜间点次达标率最低,分别为 72.5%、
65.0%。
区域声环境状况
全省 8 个市州城市区域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49.7 分贝,总体水平等级为 “ 好”。 其中,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区域昼间等效声级比 2023 年分别下降 0.8 分贝、下降 3.6 分贝、上升 4.9 分贝。
道路交通声环境状况
全省 8 个市州城市道路交通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63.7 分贝,噪声强度等级为“ 好”。其中,西宁市、 海东市、 海西州道路交通昼间等效声级比 2023 年分别下降 0.2 分贝、 3.6 分贝、 0.5 分贝。
[辐射环境质量]环境电离辐射
全省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电离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地表水 长江、黄河、澜沧江、湟水、鱼水河、大通河省内段和青海湖、李家峡水库、克鲁克湖、龙羊峡水库、黑泉水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
环境空气 全省共布设环境γ 辐射剂量率自动连续监测点 15 个、累积监测点 55 个、即时监测点 18 个,环境γ 辐射剂量率连续、累积和即时监测结果均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空气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
土壤 全省共布设 55 个环境土壤监测点,环境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
重点辐射设施 原国营 221 厂放射性污染物填埋坑及周围环境γ 辐射剂量率,空气、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与设施相关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及周围环境γ 辐射剂量率,放射性表面污染水平,空气、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与设施活动相关的核素活度浓度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环境电磁辐射
全省电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广播电视塔台、输变电、雷达等重点辐射设施 4 个电磁污染源监测点,1 个电磁辐射对照点,4 个电磁辐射自动站和 21 个主要城市(镇)环境监测点电磁辐射水平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第 5 页 共 11 页
[生态质量]
全省生态质量☆
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 55.49,生态质量类型为“ 二类” ,与 2023 年相比无明显变化。45个县(市、区、行委)生态质量指数(EQI)值范围在 37.65-68.62 之间,生态质量类型为“ 二类” 的 35个,“ 三类” 的 9 个,“ 四类” 的 1 个,生态质量变化基本稳定。
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三江源区 年平均气温 0.8℃,较常年偏高 0.5℃。年降水量 554.5 毫米,较常年偏多 12.3%。年日照时数 2277.8 小时,较常年偏少 10.8%。 积雪面积较上年总体减少 7.9%,较近十年总体减少 0.3%,平均累计积雪日数为 50 天。水资源总量 599.15 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相比偏多 37%,较上年偏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