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张掖日报/2025 年/6 月/5 日/第 001 版
筑牢绿色屏障

谱写生态新篇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惠
仲夏时节,祁连山巅,雪线以下,是愈发葱郁的云杉林带与高山草甸;黑水河畔,碧浪奔涌,映照着两岸无垠的丰饶绿洲;湿地深处,芦苇轻摇,鸥鹭翔集,正在奏响生命的欢歌⋯⋯这是张掖人民以生态为笔,在河西走廊精心绘制的时代杰作。,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 更新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突出祁连山、黑河和北部防风固沙带三大重点,全力做好护山、节水、治沙、碳汇文章,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筑牢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绘就了生态美、人气聚、效益增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祁连屏障固本底 青山常在护永续
祁连山,这座横亘于张掖南部的巍峨“ 母亲山”,其生态状况牵动着无数关切的目光。近年
来,我市把整治、保护和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作为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ZZ任务,因地制宜开
展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项目,实施草原封禁保护 1740 万亩,
祁连山区域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植被生产力分别增长 10.88%、 7.81%、
14.8%,祁连山生态环境实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为实现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管,我市建成“ 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 智慧张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多种形式,辅以地面管护站网格化管理,建立“ 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管” 天地一体立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 人防+技防”无缝衔接,实现了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文、水质、土壤、气象、动植物监测全覆盖,为河西走廊乃至北方地区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安全基石。
精打细算“ 水文章” 集约高效润绿洲
黑河,这条穿越张掖全境的“ 生命之河”,在夏日骄阳下更显其珍贵。
我市坚定扛牢黑河中上游责任,严格落实黑河“ 全线闭口、集中下泄” 调水制度,连续 25年完成黑河分水国家战略任务,下游东居延海实现连续 20 年不干涸,水域面积常年保持在 35 平方公里左右,为守好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张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