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沧州日报/2025 年/7 月/10 日/第 P07 版三农在线
筑牢安全屏障

应对汛期“ 大考”
——我市水务部门多管齐下打好防汛“ 主动仗”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张常亮
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根据省、市水文中心预测,今年 6 月至 8 月,我市在汛期的水文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洪涝可能偏重,灾害风险偏高。
面对严峻形势,全市水务部门严阵以待,始终以高度警惕性紧盯极端天气变化,牢牢紧绷防
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底线,打好防汛“ 主动仗”。
分区防守强布局
分流入海织密网
走进沧州市水务局,一幅详尽的沧州市防洪工程示意图赫然入目。它清晰勾勒出流经我市境
内的河系脉络,行洪河道、蓄滞洪区、防洪工程等一目了然。
“ 我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素有‘ 九河下梢’ 之称。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靠太行山、北依燕山,有七大河系。其中,大清河系、子牙河系及漳卫南运河系经我市奔流入海。 ”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刁阳指着示意图,向记者介绍, “ 这些河系的洪沥水占海河流域总面积的 47%,约为我市总面积的 10 倍,防汛压力可想而知。”
据了解,大清河系源于太行山东麓,其蓄滞洪区辐射任丘市、青县;子牙河系承担着滏阳河、滏阳新河和滹沱河的泄洪任务。洪水在我市献县汇合后,主要通过子牙新河经河间市、青县、渤海新区黄骅市下泄入海;漳卫南运河系承担着上游漳河、卫河的绝大部分泄洪任务。漳卫新河是漳卫南运河系主要排洪入海河道,流经我市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盐山县、海兴县。
从地形上看,自太行山脉延伸至我市所在的华北平原,地势逐渐走低,来自山区的众多河流如“ 扇面” 般在我市汇聚成“ 扇柄”,在带来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埋下了洪水灾害隐患。不仅如此,我市境内分布着两大油田,还有京沪铁路、京九铁路、朔黄铁路、邯黄铁路和京沪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穿境而过。这些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防汛工作责任重大。
为此,我市因地制宜,以河道堤防为基础、以蓄滞洪区为依托、以闸涵枢纽为控制,形成了各河系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科学防汛格局。通过合理规划,有效避免河系交叉干扰,显著提高行洪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洪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