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日报/2025 年/7 月/16 日/第 006 版生态
治水兴陇谱新篇
——我省“ 十四五” 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甘肃· 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洮河水畅流不息,从甘南草原经过引洮工程管网,流进陇中旱塬农家院落的灶台;祁连山融雪水通过智能调配系统,滋润着河西走廊的百万亩良田⋯⋯从黄河之滨到河西走廊,从陇东旱塬到中部山区,甘肃水利人正以实干担当,绘就一幅人水和谐、兴水惠民的壮美画卷。
“ 十四五” 以来,省水利厅以“ 紧弓满弦” 的奋进姿态,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和智慧水利建设, 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防洪体系更加稳固、 水网布局持续优化、节水成效显著提升、河湖生态焕发新生、数字赋能走在前列,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坚守底线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 以前一下大雨就提心吊胆,现在有了新修的防洪堤,我们的巡河工作轻松不少。” 站在新修好的大夏河临夏市段的防洪堤上,河长马小燕感慨。她的切身感受,正是我省近年来防洪工作的变化。
我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防洪减灾任务艰巨。“ 十四五” 以来,省水利厅统筹推进“ 防、抗、救” 相结合,坚持整流域规划、整河流治理,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构建以河道排洪为主、水库拦蓄为辅的综合防御体系。
目前,黄河甘肃段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评估,累计治理流域面积 3000 平方公里以上江河主要支流 13 条、流域面积 200 至 3000 平方公里中小河流 150 条,治理河长 8449.8 公里,黄河流域堤防达标率 90.05%,较 2019 年提升 4.05%。统筹保村护镇、守点固岸、防冲消能,治理重点山洪沟道 59 条,修建堤防 163.27 公里、排洪渠 18.4 公里,清淤疏浚 73.84 万平方米。提高洪水调控能力,建成水库 54 座,保护下游 6.32 万人和 0.68 万亩耕地安全。
项目为王 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在陇中旱塬的沟壑梁峁间,一条蜿蜒的“ 人工天河” 正在改写甘肃水资源格局的历史。作为国家水网重要节点工程和全省“ 四横一纵” 水网主骨架的关键组成部分,引洮工程不仅破解了陇中的千年水困,更在现代水网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战略支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