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黄河报/2025 年/7 月/26 日/第 004 版新闻视点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 双向奔赴”
——黄河流域首个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省级地方标准编制纪实
本报记者 王静琳 通讯员 夏厚杨 齐欣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水文化。 如何让现代水利工程承载文化记忆、彰显时代价值?近日,由黄委主编的黄河流域首个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省级地方标准——《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为这一课题提供了“ 河南方案”。
时代呼唤:水利工程需要文化赋能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极具光辉的文化财富。以治水实践为核心,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水利部深入挖掘水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2021 年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内涵” ,要求“ 积极推动制定国家、 行业水文化建设方面的规范或标准,鼓励社团和地方出台水文化建设领域的相关规范或标准”。2022 年印发的《“ 十四五” 水文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强调“ 在水利工程建设各环节融入文化元素” ,并部署编制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的标准与规范。
作为国家水网核心区,河南正加快构建“ 八横六纵、四域贯通” 的现代水网体系。《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 年)》对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提出明确要求,“ 立足流域区域治水兴水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水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结合涉水工程,打造水文化载体,保护传承弘扬特色水文化,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 ,为地方实践提供政策指引。
标准是政策落地的技术支撑,也是文化融入工程建设的制度保障。黄委X组成员、机关纪委书记王乃岳指出:“ 水利工程亟须通过标准化手段,确保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使其成为水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载体。”
为此,黄委主动探索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的标准化路径,于 2025 年 2 月编制印发《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指引》,并于 2025 年 6 月底针对河南省编制完成《导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