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扬州日报/2025 年/7 月/10 日/第 007 版仪征时政
仪征越来越多的林业资源从“ 账本” 走向“ 市场”,成为激活乡村生态经济的“ 绿色引擎” ——
山林变“ 银行” 绿色能“ 提现”
通讯员 张捷 李月月 记者 赵磊
盛夏的仪征,山峦叠翠,竹涛阵阵。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仪征,一个山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集体林地面积约 13.92 万亩,林木覆盖率高达 29.75%,是扬州名副其实的“ 绿色富豪”。自 2024 年入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单位以来,仪征以林权确权登记、林区引水上山、挖掘山林资源潜力、引导林下经济发展为重点,致力于将“ 含绿量” 转化为发展的“ 含金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顶层设计 从方案到实践的跨越
在仪征市青山镇龙山森林公园,无人机盘旋在毛竹林海之上,镜头下,一片片翠绿的竹林仿佛在诉说着改革的故事。仪征市的集体林权改革,通俗来说,就是为山林发“ 身份证”,让集体有底气、农户得实惠、企业敢投资,把“ 死资源” 变成“ 活资产”。
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仪征市不断完善林业、自然资源部门协同机制,联合制定了《仪征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2024 年 6 月,该方案正式实施,由市领导挂帅的专项领导小组迅速构建起“ 市级统筹、镇级落实、村级实施” 的三级推进体系。半年内,三次专题推进会将改革任务细化为林权确权、主体培育、产业升级等具体指标,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仪征市强化确权登记与林业管理“ 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管理联动” 的无缝衔接。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仪征市按照“ 整理一批、移交一批” 的原则,逐步将 1248 份涉及 11 个行政区划的林权登记档案资料移交至自然资源部门。在完成资料清查移交后,采用统一标准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并收集整理自然资源类数据资料,以高清遥感影像为基准制作外业调查底图,顺利完成 1231 份档案的数字化落宗,最终实现 1606 宗地的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