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 年/6 月/23 日/第 006 版专题
聚焦保障发展

聚力保护资源
——以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力量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通江淮之气概,达黄海之辽阔。
江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X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待。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 十四五” 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作为经济大省,江苏以占全国 1%的国土面积,承载 6%的人口,创造超过 10%的经济总量。,会员享受50万+ 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一山两水七分田” 的江苏,既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同时也是土地资源小省,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72 亩,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以占全国 3.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 5.6%的粮食,总产量连续 11 年稳定在 700 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筑牢了“ 鱼米之乡” 的大粮仓。
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的江苏,究竟如何能够在担负好“ 挑大梁” 重大责任的同时,还能端稳手中饭碗,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这背后,是对土地的统筹开发和保护。从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到全国率先并坚持实施建设占用耕地“ 先补后占” ,再到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农用地集中连片⋯⋯生动展现了“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的江苏实践成果。
守牢耕地红线,提升“ 三位一体” 保护效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江苏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 保护制度体系,全省耕地面积稳中有升,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保护任务,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始终胸怀“ 国之大者” ,扛稳耕地保护ZZ责任。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为新时期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占补平衡提供制度保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X政同责,按照“ 严占补、优永农、稳总量” 的要求,从耕地保护任务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落实等方面实事求是、科学开展考核,圆满完成国家耕地保护“ 首考” ,严格开展省对设区市考核。积极推进耕地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系统优化耕地资源布局。完善耕地保护“ 长牙齿” 硬措施,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全省新增违法用地大幅下降,2024 年全国通报的违法违规典型问题江苏“ 零上榜”。
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严格落实补充耕地责任。研究制定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补充耕地质量验收、非农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实施细则等“ 1+N” 贯彻落实政策体系,将各类占用耕地统一纳入管理,按照“ 谁占谁补” 原则,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大力推进补充耕地建设,按需规范组织补充耕地指标易地调剂,保障重大项目占补平衡指标需求,促进资源与资金优势互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强优质耕地优先保护。建设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系统,实行精细化、过程化、动态化管理。率先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更新机制,将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以外的优质耕地(含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划入储备区,确保数量真实、储备充足、质量稳定。2024 年划定更新储备区 57.11 万亩,有力保障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和乡村振兴发展。
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拓展补充耕地来源。按照“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逐步推广” 的
第 1 页 共 6 页

思路,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20 个国家试点和 16 个省级示范工程,深入推进整县域实践、跨乡镇实施,完成农用地整治近 45 万亩,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积极推进沿海未利用盐碱地综合利用,不断拓展补充耕地来源。连续 8 年开展省级耕地保护激励,累计将 8.04 亿元资金运用到耕地保护“ 第一线” ,充分激发各方保护耕地动力。
深化节约集约利用,向资源存量要发展增量
在“ 寸土寸金” 的江苏,如何实现资源更高水平的利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坚持系统思维,推动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协同发力,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推进节约集约利用的“ 江苏实践” 给出了答案。
推进存量土地盘活焕新。 扎实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范围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详细调查评价工作,推动存量低效用地精准“ 上图落位” ,大力推进低效产业、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实施。持续推进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加强存量数据治理,提升数据精准性和真实性,切实规范处置。常态化推进闲置土地处置,研究制定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指引和文书示范文本,分类规范推进处置,进一步推广“ 市场+行政+司法” 处置模式,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十四五” 以来,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 107 万亩、闲置土地 19 万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 90 万亩,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 22.2%,实现以较少资源占用支撑更多优质发展增量。
精准保障产业用地需求。通过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以“ 产业更集聚、配套更完善、链条更优化、配置更精准” 为导向,系统谋划现代化产业体系用地蓝图。创新推行“ 标准地” 出让、产业链供地等模式,推广“ 产业上楼” ,支持土地混合利用和用途合理转换,探索产业链用地整体供应,完善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政策,精准高效适配产业用地。建设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对建设用地供应、开发、监管、评价、盘活进行全过程管理,实现全链条、全业务多跨协同,并结合人工智能,探索大模型在开发利用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与落地应用。
深化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 省政府召开现场推进会,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行动,构建起“ 调查评价+规划引领+项目管理+政策保障” 的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 空间扩容、盘活焕新、集聚发展、功能提升” 四大模式,大力实施产业园用地存量换增量、地下换地上、资金技术和数据换空间,全省新上工业项目平均容积率提升至 1.35。2024 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通报中,工业主导型开发区排名前 10 强中江苏占据 9 席,产城融合型开发区排名前 10 强中江苏占据 6 席。
以新的发展实绩,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江苏自然资源系统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自然资源“ 两统一” 职责,聚焦保障发展,聚力保护资源,以新的发展实绩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率先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落实“ 多规合一” 改革要求,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国同类规划中率先获国务院批复,市县总体规划全部获批实施,创新构建“ 两心三圈四带” 省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设区市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基本覆盖,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引导城市功能完善、空间品质提升。高水平编制 1.1 万个村庄规划,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有力引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全国首批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备案并由省政府印发实施,为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实施,协同编制《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