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 年/7 月/4 日/第 007 版测绘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不断创新地图服务——
以工匠精神编织时代经纬
首席记者 王少勇 通讯员 郭忠强
如今,对西安市各街道的工作人员来说,电子版的《西安市镇街地名图集》是得力的工作助手——只需在手机上打开地图界面,就能迅速搜索并了解社区内的多种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这得益于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以下简称制图院)的 “ 灵机一动”。 近年来,该院守正创新,一方面传承地图编制的工匠精神,擦亮几十年的金字招牌;另一方面拓展地图服务领域,创新地图应用方式,在制图业务上不断迈上新台阶。
70 年如一日传承工匠精神
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的前身是国家测绘总局一分局制图队,成立于 1956 年。成立伊始,制图院就肩负着为国家编制地图的使命。
翻开制图院的历史,荣誉满载,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制图院共编制各类地图(图集)10 余万份,其中许多地图产品获得了业内最高奖项。例如,199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资源图(1:100 万)》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4 年,《西安市地图集》获首届“ 全国优秀地理图书” 一等奖;2014 年,《中国西部人文地图集》获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2024 年,《山水长安》《象天设都》分获首届“ 星湖杯” 全国地图设计大赛普通地图组和专题地图组一等奖⋯⋯
“ 制图是我院的传统特色业务之一,我们高度重视地图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构建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搭建完善的人才梯队,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提升注入动力,确保在地图科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制图院X委专职副书记肖蓓说。
“ 在编制地图的过程中,我们要兼顾权威性、科学性和美观性。” 制图院正高级工程师崔文红说,过去,他的师傅手把手教他画图;现在,他手把手教年轻人画图。对他们来说,编制地图,是一项需要长年锤炼的技艺,是一项必须一丝不苟的工作,也是一门挑战创造力的艺术。这种“ 手把手” 的传授,不仅是手艺的传承,也是美学观点的传承。崔文红的获奖作品《山水长安》,将西安这座古城与周边环境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古今融合的山水画卷,展现出高超的制图技艺和独到的艺术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