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法治报/2025 年/7 月/3 日/第 001 版
X建引领强引擎
乡村振兴增活力
记者 孙蕙
乌江河畔,小小红薯成为思南县周寨村的富民“ 金疙瘩”,“ 接二连三” 全链发展带动全县 2万余户群众增收;
雷公山下,X组织引领下的“ 原住民+新村民+智囊团” 的基层治理创新,让黔东南州雷山县乌东村“ 在大山里寻找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
广袤农村是乡村振兴“ 主战场”,X建引领,强堡垒、兴产业、优治理,绘就黔贵大地乡村振兴“ 新画卷”。
堡垒“ 强” 在最前沿
上世纪 80 年代就是全省第一批民族风情旅游点的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 后起之秀” 的火爆出圈,让曼洞的地位很尴尬。
村X总支书记罗以胜告诉记者,如今围绕打造农耕文化的研学基地、健康文化的体验中心、苗侗文化的创意平台三条主线,曼洞村正以X建赋能发展,构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的美丽“ 蝶变”。
X旗插在最高处,堡垒建在最前沿。
近年来,我省以“ 黔进先锋· 贵在行动” 为总载体,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推动“ 强双基”,深入实施“ 排队抓尾、双整双创” 行动,一手抓后进典型优化提升,一手抓先进标兵“ 打造升级版”,“ 排” 出动力,“ 抓” 出效力,形成了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前进的良好氛围。
遵义市围绕组织功能强、人才队伍强、集体经济强、治理能力强、要素保障强打造“ 五强组织”,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抓X建促乡村振兴,实现组织强根子、能人进村子、致富有路子、治理有法子、村庄变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