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农业科技报/2025 年/7 月/29 日/第 B02 版渭南特刊
陕西蒲城:“ 四大产业” 提档升级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通讯员 王薛辉 农业科技报· 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
陕西蒲城,这片被黄土深情滋养的土地,锚定粮食、果业、畜牧、设施农业四大坐标,以“ 绣花功夫” 精耕产业升级脉络,用“ 工业化思维” 破解农耕密码,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在关中平原东北部 1584 平方公里的丰饶版图上,66.26 万双勤劳的手正将“ 千万工程” 的蓝图耕织成鲜活的现实画卷。
稳粮兴产强根基
作为陕西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一、渭南市粮食种植面积第一的农业大县,蒲城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 145 万亩以上,总产量约 60 万吨。近年来,蒲城县以粮食产业为核心,探索出一条以全产业链建设驱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夯实良田沃土,筑牢粮食安全“ 压舱石”。蒲城县深入践行“ 藏粮于地” 战略,划定 82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 49.95 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地力提升 1 个等级,亩均增产超 100公斤;2024 年,6 万亩新建与 2 万亩改造提升工程稳步推进,让“ 望天田” 变身“ 吨粮田”。
科技赋能种业,激活提质增效“ 新引擎”。“ 藏粮于技” 战略在蒲城落地生根:64 个小麦、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动良种覆盖率超 98%;25 万亩宽幅沟播、增密度播种技术推广,200 万亩次“ 一喷三防”“ 一喷多促” 关键技术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服务体系,构建联农带农“ 共同体”。蒲城县创新“ X组织+” 模式,统筹 372 名干部与农技人员开展“ 三贴近” 服务,全程护航粮食生产。“ 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 等多元化模式,带动 20 万亩粮食规模化经营,培育 31 个专业合作社、77 家家庭农场。
延链聚势发展,打造产业振兴“ 增长极”。围绕粮食“ 产购储加销” 全链条,蒲城县培育 44家备案购销企业、21 家加工龙头企业,构建起覆盖全县的立体收购网络,年加工粮食超 50 万吨,创造 23 亿元产值。
一颗酥梨的“ 振兴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