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参考报/2025 年/6 月/5 日/第 007 版智库· 理论
深化“ 十五五” 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金辉
近日,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 2025 乡村振兴荆楚论坛在武汉举行。该论坛以“ 面向‘ 十五五’ 的农业农村发展与改革” 为主题。围绕此次论坛的主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杜鹰、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何可等专家学者提出真知灼见。
杜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协同推进功能重塑与制度创新
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是振兴乡村特有的三大功能:一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提供生态公共产品,三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当前,这些功能正因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而面临弱化,实施乡村振兴,正是为了重构这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中,粮食安全尤为关键。尽管总产量持续增长,但我国食物自给率有所下降, 背后既有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 也有农业高成本、 竞争力不足的压力,尤其在小农经营结构下,规模化和技术进步难以实现。
乡村产业振兴, 需依托资源要素的再优化与价值的再发现。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数字农业、乡村旅游等方式,推动传统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同时,发展必须依赖城市支持、技术进步和经营型人才培育。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应在龙头企业、农户和集体之间建立稳定机制,关键在于具备合作规模、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并通过契约关系保障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可持续合作。最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上述路径的制度前提。集体经济组织因其“ 封闭性”与市场经济“ 流动性” 不匹配,需通过产权明晰、股改赋能、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实现与现代市场机制的有效对接。
宋洪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 要总结评估‘ 十四五’ 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 十五五’ 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为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决策部署,国家出台《“ 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了“ 十四五”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